成才先铸德,航向永不偏。9月5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凯珍以“奋进新征程,踔厉奋发勇争先”为题,在第三教学楼511教室开讲书记“思政第一课”。学院党委副书记梁碧斐、副院长朱习文、中文系主任王钦峰、新闻系主任姚远、李雅老师、学工办老师以及2021级专插本新生出席本次活动。
“同学们,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陈凯珍以“两个结合”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为切入点,引经据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传青年学子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谈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从“两个结合”谈到文化自信,陈凯珍希望文传青年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她指出,任何文化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已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生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实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养料。因此,陈凯珍向同学们着重讲“六个必须坚持”。她表示,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情怀、民族自信自尊、守正创新的勇气、强烈的问题意识、全面系统的观念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必须要牢牢把握、始终坚持这些基本点。随之,陈凯珍以著名文学家梁晓声的话作结赠与大家——“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陈凯珍祝愿在座同学都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奋斗的强国青年,在岭师留下美好的大学生活印记,成就优秀的自己。
“当今时代必将面临巨大的变化,也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必将是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可以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有使命和担当。”对此,陈凯珍向在座同学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要有家国情怀、三有政治判断力和敏感性、四要增强服务的本领、五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以“精忠报国”作为人生目标,积极进取、迎难而上。
书记“思政第一课”作为文传学院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学与传媒学院新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书记“思政第一课”情怀深厚、视角独特、案例丰富,既讲出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又讲出了情感温度,作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学子,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更加坚定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秉承“崇德、博雅、弘志、信勇”校训精神,锻造过硬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凯珍开讲“思政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