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11月20日下午,吴川区域教育创新第三片区调研会在吴川市振文中心小学顺利开展。本次会议由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吴川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和吴川市振文中心小学承办。岭南师范学院-吴川区域教育创新行动第三小组、吴川市六所试点小学的校长、骨干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在调研中获悉,一些乡村学校面临着教师缺编、教师队伍老龄化、教研基础薄弱、留守儿童基数大、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在行政管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等方面都遇到诸多难题。本次会议聚焦“共生效应的校本研修模式”,进一步探讨了吴川市教育发展现状和难点,达成“共创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共识,为助力营造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针对吴川市教育发展的诸多现实困境,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刘惠卿对吴川市教育发展的痛点与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一是教研开展要以实践性为导向,结合教学与管理实践,将一线的教学难题转化成课题项目;二是加强家校社的联动,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三是要立足岗位、坚定信念、担当实干、守正创新。他强调,在“不可能、不容易”的环境中,更要坚定使命热情、厚植教育情怀,以研促教、以点带面,共同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思考本身就是研究、上课过程也是研究。”部分乡村教师苦于基础薄弱、缺乏经验而对教研产生畏惧与轻视的心理,吴川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容伟文提出“教研从问题开始”,一线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教育困境与教育难题。回归当下、聚焦疑难,提炼感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转化为课题成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主题、创设情境、加强引导调控、落实素质教育,在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中,将美好的蓝图落地生根,转化为丰硕的成果。
“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基础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要素。”项目组组长刘天平重申教研对于破除吴川市教研困境的重要意义,并对方案文件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解读。他强调各试点学校要秉持互助互研的宗旨原则,拒绝“假研究”与“空蓝图”,切实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教研成果高质产出。刘天平认真倾听并记录了各试点学校的目标定位、优势特色以及困难短板,并表示基于本次调研成果进一步将项目方案细化深化,以试点学校为引航先驱,走出吴川教育发展的创新大道。
振文中心小学书记李海兰表示专家学者的到来使得吴川市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激发了斗志。对于如何更好地打造学校品牌、推动教师成长、确保教育实效等问题也有了方向的引领、理论的指导与切实可行的对策。李海兰期望在领导专家的关怀指导、试点学校的互助交流下,能够激发乡村教育发展潜能,并以教育赋能助力吴川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次座谈会上,十位来自六所试点学校的校长与骨干教师代表发言,他们对领导与专家团队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并就如何破除吴川市教育困境的问题踊跃发问、建言献策。一线与前沿的碰撞带来的是思维的突破与经验的升华,现场气氛热烈。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