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院系风采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院系风采 >> 正文

最新新闻

走出国门的思政分享

——记思政课教师首次境外调研成果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3-12-18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通讯员 邓倩文      编辑:白静      审核:邓倩文     签发:李云蔚     点击:
摄影 审核 邓倩文
签发 李云蔚

image1.jpeg

会议现场

“这是首次走出国门的调研宣讲,是马克思足迹的探寻之旅,是现代化道路的比较之旅,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之旅!”12月14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思政课教师首次境外调研成果分享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邓倩文这样小结此次思政课教师的法德之行。

当天的分享会上,学院副院长、教授施保国,教授伊丽娜副,副教授韩小香三位代表依次分享了今年11月参加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团开展我校首次思政课教师境外调研的情况,汇报了到法国、德国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收获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成果,畅谈此行对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启示。

施保国讲述了自己到马克思故居、中法大学旧址等地调研的见闻、感悟,分享了自己在法国和德国高校以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湛江红树林为例,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情况。在境外学术交流中,他以湛江红树林为例讲好美丽中国故事,助力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影响力,激起了法国和德国高校学者的兴趣与关注。双方围绕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哲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和回访交流意向。通过此次境外调研,他提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重点处理三大关系,分别是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关系、地域生态与全局生态的关系、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关系。

伊丽娜从境外高校学术交流、百姓访谈、社会观察三大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调研所得,阐述了调研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究所带来的新视野和新思考,认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比较素材,有利于进一步帮忙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的新时代青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韩小香代表团组教师表达了对学校和学院的感谢,认为思政课教师的调研交流首次走出国门,有效拓宽思政课教师国际视野,帮助思政课教师丰富比较教学素材。她汇报了此次调研所掌握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分享了调研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带来的新启发。

据悉,思政课教师境外调研项目是我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的务实举措,对外展示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广东省红树林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基地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