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3月15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于第三教学楼603室举办主题为《掘一条情感奔涌的生命之河》的第27期校友大讲堂。本次讲座主讲人是昆明市盘龙区学科带头人、文明班主任、现任昆明市桃源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同时也是文学与传媒学院201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肖芙。校关工委主任刘海涛、文学与传媒学院原党委书记谢应明、党委书记陈凯珍、副书记梁碧斐以及160多名师生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起始,刘海涛为大家介绍了肖芙的求学成长经历及获得的多项荣誉,至今为止,肖芙已出版24万字左右的学术专著,编写了80多部微型小说。作为我校关工委“刘海涛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员,她积极参与“海涛爷爷教你学写作”网络课程的开展工作,同时担任小学校报研发主编,致力于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此后整场讲座,肖芙通过分享自己在教书和写书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故事,向台下师生提供了教育领域丰富而宝贵的学习经验。
“做教育的传承人。”初登讲台,肖芙总能收到学生无法理解课堂内容的反馈,通过多次尝试与调整,她发现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非常重要,于是开始用故事去启迪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找到教学方向后,师生互动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下课的铃声于她而言不再是苦苦等待的救赎,她也终于像《青瘦集》的作者刘谷诚老师所说的那样,成为教育的传承人,获得了向下生长的勇气与力量。
“把读书、思考、写作当做你生活的一部分。”受到刘海涛教授的影响,肖芙也开始尝试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思考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她先后出版了一系列情感教育相关的文章与书籍,在此,肖芙也通过《您愿意让儿子做小小男子汉吗》这一案例建议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尝试激励孩子,做孩子的“旁观者”,适当改变家庭教育的陈旧观念与落后方法。同时,她也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放低姿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排解矛盾,重视在教育中有效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出了自己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期待。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从细微之处,从人生的方向给予指引,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在讲座的最后,肖芙希望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师弟师妹们能更加明确教育的方向,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陈凯珍在总结中通过提出“若干年后你是否也能成为学生心里的一束光”这一问题,鼓励大家学习肖芙分享的宝贵经验,认真加强专业知识水平,为日后教书育人,传承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校友肖芙分享班主任经验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