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文学与传媒学院举行援疆学子凯旋欢迎仪式,并召开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梁碧斐、年级辅导员老师袁文艳、援藏援疆负责老师林春大与援疆支教学生开展交流,共同分享支教实习中的所见、所想、所得。
梁碧斐对学院援疆支教同学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她认为,支教同学用实际行动提高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在支教工作中增加了见识、增长了才干,为维护民族团结、支援边疆建设贡献了才智。
梁碧斐谈到,援疆支教经历对同学们来说,是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行动,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家在支教实习中学会了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不仅丰富了人生阅历,也大大提高了教书育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用知识和奉献书写了一段永生难忘的激情青春,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学院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学们从实习动员时的担心与茫然,到今天的淡定与成熟,在援疆支教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支教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教学方法,践行和感悟了无怨无悔、润物细无声的师德。
年级辅导员袁文艳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援疆支教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表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希望同学们以这段美好的经历作为人生积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此外,座谈会上,文传援疆学子感谢学校、学院对他们支教实习的帮助。短短四个月的支教实习生活,同学们顺利完成了角色转换,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努力适应当地语言、饮食、气候等环境条件,认真履行支教职责,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与指导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
曹瑶丹同学、曾嘉垣同学分享了他们在实习期间帮助同学们爱上学习的故事。面对一群不太爱学习的孩子,从最初精心备课上课却面对学生的迷茫,到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他们总结出“多听”“多写”“多问”的“三多”经验,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改变了孩子们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在故事与游戏中传递语文知识,在玩的过程中扩展语文知识,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基础。
最后,梁碧斐在总结讲话中向援疆学子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准备讲好一个与少数民族地区师生共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准备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向师弟师妹们现身说法”“分享一场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向学院学校提一条有关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做好实习后的研究学习与总结”。她嘱托同学们,要走好师范这条路,就要确立目标、打下基础、站稳讲堂及追求卓越。大家回来学校后,要抓紧时间弥补不足,争取以更好的学识和技能踏上未来的征途。
此次援疆支教学生座谈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开展系列活动,将学生的支教故事传播给更多的青年学生,激励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