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审美人类学的了解,提升美学水平,11月8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于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发展和国际化”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邀请浙江大学教授王杰为主讲人,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史习斌等160余名师生参与该讲座。
讲座伊始,史习斌为大家简单介绍了王杰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就,王杰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问题研究、审美人类学等。整场讲座中,王杰从自身的学术经历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审美人类学作为中国美学界新的跨学科方向,应该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审美经验作出具有学理性的理论解释等重要话题。
王杰首先阐明了审美幻象概念的人类学基础,接着对审美幻象概念与拉康心理学、阿尔都塞哲学的关系进行了解释。他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例子强调学术研究要做个案,用广西黑衣壮民歌和文化习性研究说明了田野调查的必要性,同时启发我们从审美的角度通达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问题。
随后王杰讲解了中国审美人类学形成的标志和进一步发展的特点,他认为,审美人类学的发展,在逐步形成理论范式之后,对延安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深描"式的分析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他指出,在当下多重语境叠合的现实文化关系中,理论地研究和解释中国审美经验十分重要。
王杰在讲座的第五部分内容中提到审美人类学的国际化趋势,并再次强调了文艺对人类价值立场,情感导向的作用。他鼓励年轻学子积极参与到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当中,用哲学话语阐释当代中国审美经验。紧接着是答疑的环节,王杰对粤剧如何保留这个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他告诉我们要相信文化的生命力,其次要明确哪些艺术文化是具有永恒意义的,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的过程也要保留改造的空间。在座的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纷纷鼓掌。
最后,史习斌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对王杰的精彩讲解再次表示感谢。此次讲座是加深学院学子对美学认知的宝贵机会,愿同学们能把讲座中所学所获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不断进步与成长。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史习斌对讲座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