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院系风采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院系风采 >> 正文

最新新闻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教授张显成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学子解析出土简帛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发布日期:2025-03-14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通讯员 李晶燕      摄影:张宇鑫 邱满康     编辑:甘书雨      审核:陈凯珍     签发:张少华     点击:
摄影 张宇鑫 邱满康 审核 陈凯珍
签发 张少华

会议现场.JPG

讲座现场

2025年3月7日晚,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在第三教学楼205教室成功举办了题为“出土简帛文献及其重大价值概述”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教授张显成担任主讲嘉宾,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朱习文及13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张显成在讲座中开宗明义,强调当代大学生应深入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文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指出,过去一个世纪,我国已出土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约22万枚(件),数量惊人且新发现不断涌现。简帛文献不仅与传世文献相互辉映,甚至在数量上有望超越传世文献,成为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资源。

张显成系统介绍了简帛的定义,即以竹木和丝帛为载体的文献形式。他表示,在纸张发明之前,简牍是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此外,张显成还详细列举了楚简、秦简、汉简及六朝简帛等典型案例,揭示了简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颠覆性价值。他特别提到,简帛文献的不断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新信息,研究者必须及时关注这些新发现,否则将落后于学术前沿。

讲座中,张显成还分享了关于古代书信格式的趣味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兴趣。他鼓励学生们立大志、能吃苦、广泛阅读,以全面提升自身学术素养。

讲座结束后,朱习文对张显成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呼吁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之外,拓宽视野,全面发展。在场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简帛文献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张显成老师发言3.jpg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教授张显成演讲

大合照.jpg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