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院系风采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院系风采 >> 正文

最新新闻

地理科学学院:深耕红色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发布日期:2025-05-30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通讯员 严梓凤      编辑:甘书雨      审核:全柱     签发:李云蔚     点击:
摄影 审核 全柱
签发 李云蔚

地理科学学院紧扣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 “红色岭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将红色文化浸润与野外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引领青年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赓续传承。近期,学院各年级师生分赴多地开展系列红色实践活动,以多元形式书写新时代思政育人的生动篇章。

一、红色地标寻踪: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

(一)肇庆铁军故里:追溯建军初心

2024 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师生走进广东肇庆叶挺独立团旧址纪念馆,在阅江楼前重温入团誓词,在 “铁军雄风” 陈列展中追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艰辛历程。同学们通过党史知识问答、实景测绘红色地标等形式,将地理专业技能与红色文化调研结合,在七星岩、鼎湖山等地标注红色坐标,用脚步丈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让革命旧址成为 “移动的思政课堂”。

(二)庐山红色沃土:解码党史脉络

2023 级地理科学专业师生在江西庐山开展 “踏寻红色印记” 系列活动。在庐山博物馆,通过 “红色故事接力赛”“党史关键词你画我猜” 等趣味形式,活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庐山会议旧址,师生聆听历史回响,观看《不要越过这条红线》等纪录片,在红歌合唱与知识竞答中感悟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 的精神内核;在毛泽东诗词碑园,以 “诗词诵读 + 历史竞答” 形式,让革命诗词成为滋养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

二、文化遗产守护:专业赋能红色传承

(一)长城遗址:践行文化守护使命

2023 级地理信息科学班深入陕西榆林双山堡长城遗址,开展 “红色基因融血脉,长城守护绽新篇” 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重温入团誓词、高唱国歌、调研长城夯土工艺等,系统学习长城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班长涂丽君分享 “平凡英雄” 守护长城的故事,激发同学们用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三维建模)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专业使命感。

(二)生态治理现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2024 级地理科学 2 班走进内蒙古呼木盖煤矸石填埋场,将红色教育与生态修复实践结合。通过观看《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专题片、开展 “党史与生态知识融合问答”,同学们在植被覆盖率超 60% 的生态修复现场,深刻理解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政治逻辑与科学内涵,立志以草方格沙障技术、水土保持原理等专业知识,续写 “荒漠变绿洲” 的当代传奇。

三、民族文化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腾格里沙漠:民俗文化中的红色密码

2024 级地理科学 3 班在腾格里沙漠开展 “红色民俗文化之旅”,通过红歌合唱、红色摄影大赛、蒙古族民俗知识竞答等活动,挖掘沙漠文化中的团结基因。同学们在那达慕大会现场感悟游牧民族的奋斗精神,用镜头记录 “红色景点 + 沙漠风光” 的独特意象,在民俗体验中深化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共同体意识。

(二)鄂尔多斯草原:共绘民族团结画卷

2024 级地理科学 4 班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开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活动,通过《爱我中华》合唱、民族知识竞答、呼麦艺术体验及 “画画接龙” 等环节,将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结合。同学们用画笔描绘各民族共舞场景,在非遗文化浸润中感悟 “多元一体” 的中华文化魅力,让民族团结理念在青春创意中具象化、生动化。

四、湿地课堂:自然与红色的共生叙事

2024 级地理科学 1 班在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开展 “千年水脉・红色传承” 实习,在百年古树下合唱红歌、在峡谷湿地重温入团誓词。教师结合湿地生态治理案例,讲述当地革命历史,引导学生从 “候鸟迁徙 - 植被演替 - 治沙历程” 多维视角,理解生态保护与红色精神的内在关联,让湿地草木成为 “思政教材”,流水潺潺化作 “红色叙事”。

品牌建设成效与展望

“红色岭地” 品牌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 “野外专业实习 + 红色思政 + 实践育人” 三位一体模式,累计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20 余场,覆盖学生超 1500 人次,对涵养地理学子的家国情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野外实习沿线各省市等区域红色教育资源,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 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培养 “懂红色历史、精地理技术、有家国情怀” 的新时代地理人才,让红色精神在岭南大地绽放新光芒。

同学们在鄂尔多斯乌审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