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学术科研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学术科研 >> 正文

最新新闻

生科院举办2023年“生物学科教学名师领航”之华南师范大学李雪峰教授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3-07-07     来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通讯员 余小杏      编辑:陈琳瑾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5月24日晚19:30,生科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雪峰教授于燕雷楼C706教室开展《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本质观教育的思考》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生科院副院长孙余丹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李雪峰教授主讲,李德红教授、生物科学系余小杏老师、文静老师、余海峰老师及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部分学生参与。

讲座伊始,李雪峰主要从科学本质理论的变迁、科学本质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体现以及教学干预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李雪峰从科学素养、科学本质观,科学以及科学本质的提出,总结修饰的过程及其特点,综合阐述了科学本质理论的变迁。其中,他重点阐述了家族相似法的内容以及此测试法在分析科学本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介绍科学本质理论的变迁过程。随后,李雪峰结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具体例子,阐述了家族相似法框架下科学本质在初中、高中生物的不同体现。最后,李雪峰介绍了元分析的方法,并指出如何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测定了教学干预学生科学本质观树立的最佳时间。

李雪峰从自身经历与看法做出了四点总结:一是现阶段中,科学本质的观点以及趋向于家族相似法,而非以往的共识观点;二是中国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本质主要通过隐性的方式呈现;三是初高中生物学的课程标准关注的科学本质类别具有统一性,但重点关注的内容和结果上不一致,尤其在总目标和模块目标之间所关注的科学本质内容不同;四是长于一个学期的教学干预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本质,在初中阶段实施科学本质的教学干预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讲座尾声,进入交流互动环节。生科院师生主动向教授提出相关问题,李雪峰热情回答,整个环境学术氛围浓厚,整个过程交流沟通深入,参加本场讲座的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本次讲座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李雪峰教授简介: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评卷组副组长,1987年在内蒙古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内蒙古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1995年7月,运用完全体外化的方法获得了我国首例胚胎细胞核移植牛犊;2000年参加了我国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的研究工作。先后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从事牛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和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等奖励,在Theriogenology、中国科学C辑、畜牧兽医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与高考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等刊物发表30余篇教学研究类论文,其中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及参编《动物细胞工程》、《初中生物学实验鉴评》多本书籍。

生科院副院长孙余丹主持会议

华南师范大学李雪峰教授作讲座分享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