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11月22日晚,由美术与设计学院、科研处联合举办的师范教育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雷阳大讲坛”总第673期,邀请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晓明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做主题为“宋画、宋韵与《宋画全集》”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乔志强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师生200余人聆听了这场文化艺术盛宴。
金晓明主要围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全集》编纂历程、宋画之韵及其观察基点、两宋绘画的表现特征和审美趣味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宋画全集》和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历时18年,以“宋画全集”为始,逐步拓展为包含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五部绘画全集的“大系”项目,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次断代集成式整理编纂。
据金晓明介绍,《宋画全集》对作品图像的收集与整理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全面性。汇总收录美国、日本、中国世界各地一百多家文博机构的1100余件现存宋画藏品,大陆、中国台湾等各方面的学术资源,全世界目前存世的宋画约在1300件左右,《宋画全集》收录了1100件,编纂过程中秉承了应有尽有、应收尽收的原则,对传世作品力求对每一个有名的画家,或者有争议的作品基本上只要在学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意义的,全部收录;第二个特点是系统性。《宋画全集》对宋代主流和非主流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偏不倚,能够比较有机的、完美的体现宋代绘画的整体风貌;第三个特点是精准性。以业界最高标准采集高清图像,以先进的印制技术予以还原,图像是非常高清的,充分显示以往难以辨识的细节和气息。如果说要对宋画或者某一个画家某一件作品做研究和考察,绝大部分情况下《宋画全集》是完全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的。
金晓明还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解读宋画之美。他带领大家回顾了两宋绘画的风格、理念以及代表性画家。金老师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雄强风格讲到李唐《万壑松风图》与《采薇图》风格的变化,并着重分析了南宋绘画空灵通透的意蕴和审美。他指出,北宋绘画采用中轴线法构图,画幅饱满,氛围庄重,南宋绘画采用对角线法构图,更注重构图的灵活性与墨法的趣味性,展现了宋代绘画的多样性与创新性。金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宋代绘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鼓励大家通过《宋画全集》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加深对宋代绘画的理解与欣赏。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的交流与碰撞,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与启迪。”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之后,学院师生与金晓明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交流。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金晓明教授的精彩讲解,对宋代绘画艺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乔志强对金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金教授的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艺术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增进了学院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他勉励师生们,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日上午,金晓明还在美术与设计学院201会议室为书法学专业师生做了题为“传统文化视野下书法学习与审美的若干问题——兼谈书法专业教师的知识构成”的学术讲座。金晓明系统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古代传统、现代要求,指明了书写与审美紧密关联的几个重点,阐述了书法认知和审美展开的基本知识体系。
他指出,中国早期书法随文字的变迁而变迁,从魏晋开始,古代书家基本都是文人,书法作为“六艺”之一,是文人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开始,书法又成为科举取仕的条件,进而成为文人才情表现的重要载体。二十世纪之后,传统书法生存的艺术语境和文化土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独立艺术门类的出现,对书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史哲的知识体系,艺术理论、美学理论、文字学、金石学、书法史学等构成了当代书法学习的知识和文化体系。书写技能和技法,造型艺术表达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对书法的技术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教授还从字体的演变与书法、书写的关系、碑与帖书迹的复制、线条的意义以及书法的文字表达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与书写与审美紧密关联的几个重点。
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深化了大家对书法的总体认知,对以后的书法学习和审美认知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与目标。

金晓明教授在学校图书馆开展“宋画、宋韵与《宋画全集》”讲座

金晓明教授在美术学院201会议室开展“传统文化视野下书法学习与审美的若干问题——兼谈书法专业教师的知识构成”的学术讲座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