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一鸣
叮咚!骆一鸣刚刚发送了广东教育援藏公众号的推文预览到编辑群,就收到了西藏林芝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吴珍珠在微信里的“点赞”表情。在骆一鸣成为广东教育援藏资讯传播后台小编之后,吴珍珠多次对她的编辑工作给予肯定。骆一鸣说,这得益于自己在学校大学生记者团的文字记者历练。
在大学生记者团的三年来,她以文为戈,以笔为枪,记录台风肆虐后岭师人的英勇和顽强;以音为记,以像为录,铭刻新校区建设的辉煌;以纸为媒,以网为介,书写优秀岭师人攀上高峰的光芒。作为校园新闻工作者,骆一鸣用旗帜引领方向,用号角振奋精神,用事实消弭恐慌,用关怀抚慰创伤。
初出茅庐,始知新闻深似海
骆一鸣说,刚开始进入记者团的时候,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而今她仍记得第一次出任务时和师姐一起,新闻网稿子都发了,她还没有交稿。当她费劲写完之后,师姐一下子就给她指出了稿件的不当之处:导语、正文不符合新闻要求,结尾写成心得了,文中多处出现错别字。师姐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曾经也是和你一样,刚开始也是写的一塌糊涂。稿子写得不好可以学习,但是态度一定要端正起来。”那晚她思索了很久,直到凌晨两点才睡下。她意识到,成功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优秀的师姐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至今,在她宿舍的小书柜第二格,还留有一本厚厚的线圈蓝色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她写稿以来的反思。时间、稿件名称、指导老师一一列在上面,甚至她会把原始一稿和发布成稿不同的地方整段整段地抄下来,再附上一两句心得。随手一翻,笔记本已用了一半。她说,这是她在新闻路上成长的足迹。
不舍昼夜,勤能补拙非虚言
在一点一点的积累中,她新闻写作能力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后来校级的大型活动,也渐渐出现了她的身影。2019年的新生文艺汇演结束后,做好采访的她带着笔记回宿舍开始写稿。已经深夜12点多了,老师却还没睡。老师指出了一些方向性问题,她据此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她回答都是“好的老师,马上”,从不会抱怨说很晚了,很困了。月亮升得很高了,她的桌台还亮着灯。直到老师说,可以发布了,她才安心地放下。笔耕不辍,精益求精,正是在她这种刻苦磨练的坚持下,她笔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校园人物,记录下了学校发展成长的一次次重要节点。
为了更及时、更迅速地发布新闻,她总是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赶稿子。有时候有紧急会议的时候,老师打电话过来通知她,挂电话的时候,她已经穿好团服戴好工作证刷卡出宿舍了。她笑称自己是个睡眠很沉的人,舍友每天被她的闹钟叫醒而她还在呼呼大睡,可要是电话铃声一响起,她能立刻惊起穿衣出门。“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而更加热爱。”在校园里她总是行色匆匆的模样:她的目光在捕捉校园发展动态,她的脚步在追寻学子奋力拼搏的讯息,她的笔尖在书写岭师精彩故事。
厚积薄发,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说,在记者团的三年里,她采访各类会议,增长了见识;探访了多名获奖者,发展了人脉;体验了多次活动,开阔了视野。她很感激记者团能给她这个平台,让她学习新知,收获感动。
2018年,她凭借着过硬的新闻素养和出色的个人能力,成功竞选采编部副部长,并兼任编辑部编辑和校报编辑助理,被聘为首席记者;2019年,她选择留在记者团继续发光发热,成功竞选采编部部长,继任编辑部编辑。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她积极协助拓宽采编业务,探索记者团融媒发展的可能性,她带领的采编部新记成为采编和新媒体创作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选择继续留在这里,除了和记者团小伙伴们难以割舍的情缘,更有为‘讲好岭师故事’的责任和担当”,骆一鸣说,见证和记录学校这些年来的发展史,是付出,更是收获。2017年9月至今,她累计发表在校内外媒体的新闻作品共128篇、协助校报排版5次、编辑稿件334篇,开展大小型培训30余次,
,在2019年11月被学校党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记者”。她所撰写的《五千多名新生聆听“思政第一课”》被评为2018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消息类三等奖。
在首席记者的岗位上,在奔赴西藏支教的路上,她用知识和行动诠释着岭师新闻人的情怀与担当! “新闻稿里从来都是在记录别人,没想过自己走在新闻路上成长的故事这次也会被“金笔岭师”记录下来。”骆一鸣说,荣誉代表过去,在新闻路上坚守初心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