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锦洵
“她很勤奋,很认真,她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记者!”首届“金笔岭师”十佳新闻影像奖获得者、2020届中文系校友李志滨这样评价她。
关锦洵,现任大学生记者团首席记者。能担任首席记者,离不开她的努力与付出,更是她四年来坚守学生记者岗位上不断蜕变与进步的结果。
蜕变——从“实习小白”到正式记者
“当时充满着迷茫和无措,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这是关锦洵接受采访时说起了刚刚进入大学时她的亲身感受。“只知道,我需要将摆在眼前的事情做好,也许,日后就不会那么迷茫了。”她坚定地说。她在充满着迷茫与无措之时,选择加入大学生记者团,“在记者团里接受着考核,这也是一门考试。”这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她来说,既是一种熟悉的延续,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经历过笔试面试后,她成功进入记者团,成为了秘书部的一员。
心存敬畏,时刻认真,这是她进入记者团工作后心中时刻保有的念头。“我进入的是团里的秘书部,那时候就严格要求着自己,在秘书部干活绝对马虎不得,必须严谨。”关锦洵说。
“她除了严谨细致,还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在好友李志滨眼中,关锦洵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断学习更是作为一个优秀学生记者的本质所在。
在大学生记者团,不管在什么部门,都是一名学生记者,也都将接受考核,只有考核期通过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而谈起实习考核期时,关锦洵而今回想起依旧觉得充满着紧张。“在实习记者考核期里,我并没有接到很多的新闻任务,感到很有危机感。一是因为我专业课程比较多,二是因为见习记者有好几十人,每当师兄师姐在微信群上发布任务时,大家都非常踊跃,任务都是‘抢’的,往往这时候拼的是手速与网速。”
虽然没有很多机会去出任务,但是闲暇之余的关锦洵将认真、细致与学习充分结合。“有空我都会自己跑到新闻现场,自行收集新闻素材甚至采访,然后回到宿舍把这一新闻事件写出来,写出来以后,我会找师兄或师姐帮我看一下还有哪里需要修改和改善。”凭借着这样的努力,她练笔十余篇,也正是这十多篇稿子,从人物称谓、表达用语、消息结构等,她逐渐学会了怎样去写一篇新闻消息,稿件质量显著提高。
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是她做学生记者始终不变的态度。“跟着师兄师姐出任务,每次都有收获。”关锦洵表示,每次跟着出任务,她不断总结,简单说来就是“必录音、做笔记、细观察、抓重点、找差异、多整理”,同时她也从中深刻意识到新闻时效性。“这是关天冲老师给我们上课时首先就教予我们的。”她还认真对照发表在学校新闻网的稿子,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修改。如果说认真、细致赋予她足够的锻炼,那么孜孜不倦的学习赋予她能力上质的提升。
“最激动的时刻就是我穿上了黄马褂,换发新的正式学生记者证那一刻!”经过考核,关锦洵正式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完成了由一名“实习小白”到正式记者的蜕变。
飞跃——从管理自己到管理记者团团队
成为正式记者的关锦洵,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奔走于新闻现场,逐渐被大家所知。不断地接新闻中心的新闻任务,写消息、写通讯,熬夜、早起,这些也已经变成了她的生活常态。“我试过一连几天早出晚归,不曾见过舍友一面。”关锦洵觉得,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应该有一种情怀与担当。她借用微电影《梦想从心开始》里的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记者生涯: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
凭借这份情怀与认真,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大家越来越认可她。她就读于公共管理专业,在秘书部期间的工作成绩也让大家有目共睹。她想挑战一下自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大家共同记录下学校的发展历程。经过竞选,她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长。
由一名普通的学生记者成为了记者团团长,关锦洵觉得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意味着更要一直保持着那一份初心,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自2018年6月起接任团长,关锦洵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小伙伴们的支持下,撰写迎新报道策划、记者招新策划、师生记者见面会策划等等,与大家一起参与了学校许多重要新闻的报道工作,团内各项事务井井有条。特别是2019年1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她放弃了寒假休息时间,留校工作,带领着几十名学生记者开展党代会新闻报道,及时、准确地发出了党代会开幕和闭幕新闻。在随后的4月份,带领团队赴广州参与十佳校媒竞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只要是关乎到记者团的事情,我都会很慎重,生怕做错一点,导致严重的后果。”关锦洵把严谨与细致带入到团的管理工作中,对于每一项涉及团内的举措,都与老师和小伙伴们沟通交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的理解与支持。”她始终坚定信念,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她的严谨、细致,让大家感到踏实,同时也是她一个闪光点。”首届“金笔岭师”十佳新闻写作奖获得者、2020届中文系校友杨韵对关锦洵如此评价道。
“虽然当过记者团团长,但是我明白我的第一身份就是一名学生记者。作为学生记者,应以学校新闻为重,要时刻谨记这一点。”关锦洵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