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20金笔岭师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蔡海彤:耕耘中盼来梦想成真

发布日期:2020-12-29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蔡海彤

初冬稍暖的午后,在洒满阳光的橙黄教室里初次见到蔡海彤,她是那种自带可爱属性的女生,人如其名,眉眼里流露出孩童般的天真。

提及本次“十佳新闻写作奖”的获奖感受,她笑言:“能够获奖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却也是一直以来放在心里的目标。”原来,首届“金笔岭师”评选活动中就有两位来自法政学院宣传中心新闻部的获奖者,这在刚进部门的蔡海彤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希望通过学习和沉淀,有一天也能收获这个赋予学生记者生涯最大肯定的荣誉奖项。凭着这种愿景和动力,她一心扑在记者工作,在坚持和努力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收获了这份经历赋予的无限感动。

“尽责是做好一切的敲门砖”

满怀一腔热血进入新闻部的蔡海彤,在第一篇稿件完成之后,就被现实结结实实地泼了冷水。“我至今还记得打开师姐批改完的那篇稿件的页面,从标题到落款几乎没有一处是没有批注的,就是‘满屏红’。”直到那时,她才知道新闻写作的不易,因此,她总是第一个主动承接每周的新闻任务,尽可能地多付出时间与精力,学习优秀稿件,总结自身问题,不断地揣摩与斟酌,希望能尽早有所长进。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务是什么?”在问到这个问题时,她坦然道:“大概是一次校运会的采访任务。”那是刚进部门遇上的第一次大型新闻任务,部门师姐一周前就已经提醒过需要提前准备好采访运动员的问题,但尚未适应大学节奏的她在各种繁杂琐事的淹没下忘记了这条提醒,以至于在采访铅球比赛亚军时表现得十分糟糕。“我的师姐就站在我身边,我记录的手也一直在抖。”事后,她第一次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尽管内心觉得委屈,但她无法否认:的确是因为自己没有放在心上。当天晚上回去,她便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提前做好了采访准备,并在第二天独立负责了四百米栏前三名获奖者的采访任务,也得到了师姐的肯定。“回过头去看,那次事故就像我的一个蜕变节点,也让我真切地认识到:尽责是做好一切的敲门砖。”

“我不是一个人奔赴在这条路上”

进入部门的第二年,成为负责人的蔡海彤面临着更大的责任与挑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常让她觉得喘不过气,“确实很累,除去上课学习的时间几乎都在写稿和改稿”。学院各类活动的现场、宿舍深夜微亮的灯光、新闻网站后台的落款,缀连起她与新闻宣传的紧密联系,也将学生记者的印记烙在了她身上。任务最为繁重的一个月里,她曾连续撰写了15篇稿件。面对“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的提问,她笑言:“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奔赴在这条路上。”

“宣传中心的部门壁垒是可以被打破的,在互相交流学习的同时,又常常让我觉得我们是一个人——宣传人。”诚然,一篇优秀稿件的顺利发表,一篇精彩推文的成功推送,离不开一整支宣传队伍的共同努力。每逢学院重大新闻活动任务,蔡海彤都会和其他小伙伴在工作室里共同努力,抢抓新闻报道的热点时效,尽可能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在互相陪伴的过程中,彼此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换句话来说,作为校媒人的我们其实一直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报道校园时事,传达校园声音,尽管各自所在的环境和平台不尽相同,但我们永不独行。”听到这里,相信没有人不会被这个女孩身上的细腻与纯粹所打动。

“成为学生记者是我的幸运”

“如果时光重来,我还是会选择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蔡海彤坦言,凭着小小的校园记者的身份,她得以扎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截面之中,洞见纯粹、真挚、努力、谦逊,以及与喧嚣世界抗争的沉静志向,是多么难得的幸运。

成为文字记者、学生干部,不是所谓综测加分与人脉积累的吸引使然,而是每一次参与活动任务、每一次见证优秀绽放、每一次与同伴合作,以及每一次的创作、发声与表达,都让蔡海彤无数次地感叹来自新闻的真实价值与宣传的神奇魅力。校运会期间,她采访到连续三年征战赛场,斩获金牌无数的运动健儿;国奖采访期间,她接触到笃定初心,将学问与人生紧密相连的优秀学子;迎新现场,她亲眼见证无数温暖相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都源于她作为一个学生记者的视角,“我始终不是一个人追逐在这条宣传人的道路上,承载的是校园里每一个平凡个体的不凡和珍贵,见证了他们的付出,感受着他们的光芒,所做的‘宣传’二字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采访进入尾声,蔡海彤说,无论今后学生记者、校媒人、宣传人这些标签还能陪伴她多久,她都会永远秉持着严谨、客观、求真的态度,耕耘于细微,却可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