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20金笔岭师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赵博也:做时光的摄“瘾”师

发布日期:2020-12-29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赵博也

“成为记者为自己的大学生活选择了一个全新的体验,事实证明这个尝试真的很不错”,大学生记者团摄影中心赵博也说。

从进入记者团开始,她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仔细地观察和留意现场,应当把握时机,灵活应变。即使拍摄的过程比较忙碌,但拍到一张好照片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给予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为心理学学子,她对新闻和摄影怀有敬畏之心,养成了细心观察、严谨表达的好习惯。通过每一次任务的锻炼,不断的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做时光的摄“瘾”师。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带着好奇刚进记者团的赵博也不了解什么是新闻摄影,出任务时完成了部长交代的图片拍摄后,她总是会拍一些现场的摆饰。后来部长告诉她,新闻摄影应该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因此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照片应该尽可能多的包含相关事件的信息。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还要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赵博也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她的摄影工作,跑过了学校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尝试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新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构图的方式,学到了如何去分析现场环境,选择更好的图片呈现方式。如果说赵博也初衷是想学习怎样拍一张好照片,那么在记者团工作的经历让她对怎样才是一张好照片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学生记者团开放广阔的平台给予了她许多锻炼的机会,在师兄师姐耐心的指导下,她收获很大,也逐渐开始深入地学习。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在记者团里,赵博也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大小活动拍摄新闻照片。新闻活动的图片拍摄看似枯燥单一,但其实在无形中也锻炼了她对参数、构图和时机的把控。“曾经也有过完成了部长安排的拍摄任务后,就站在一边旁观,后来部长和我说,记者应该有对新闻的敏感性,作为摄影更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即使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应该持续关注任务现场,帮其他摄影记者一起完成工作”,赵博也回忆道。因此她会在开始拍摄之前做好准备,提前思考如何用图片丰富完整的叙述一场活动,提高照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学会规避无效杂乱的信息对照片画面的干扰。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官微的六月壁纸专题,这是她第一次单独负责专题的拍摄任务,“文字记者和我说,老师对于这个专题的图片要求很高,我就很紧张,担心自己如果拍摄不好会耽误别人的工作”,赵博也说。当时她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因此她在开始拍摄前大量的搜索,参考干净的壁纸画面是怎样构图,怎样布景的。最后在文字记者和美编记者的帮助下,这篇推文终于顺利地发表了。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在开展新泽园专题的时候她就更得心应手了。“新装修的泽园比较空,所以我和文字记者一起在校园里收集了一些花摆成花瓶用来装饰画面,还向后厨借了一些颜色丰富的蔬菜用来摆盘展现饭堂 ”,赵博也分享道:“后来老师觉得图片太空了没有烟火气,我们就一起商量,邀请美编记者帮忙给照片插画,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体验。”这样部门之间齐心协力制作的专题推文让她觉得既新鲜又有趣,也给推文的创作内容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能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让她觉得很荣幸,有很多尝试和进步的机会,也能了解到一些作为学生无法接触到的前沿讯息,官方校媒这个平台也支持着她去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青衿之志,履方致远

大二上学期她担任了摄影中心的副部长,做干部的经历更为丰富多元,除了持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摄影记者本职工作外,还要探索部门制度、任务筹备、新记培训等项目的改进完善。从普通记者到干部的角色切换同样是视角的切换,更完整地体验到新闻工作的不易,也学会从现象中归纳问题寻找改进的方法。

在接收每一份专题策划后应向文字记者详细了解专题想传递的内容,共同讨论专题的文字与照片之间的有机结合,照片又应选取什么景致又以何种方式输出表达内容,了解文字记者的需求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拍摄过程中,及时跟进拍摄进度,及时进行阶段性指正和总结、查漏补缺,保障专题高质高效完成。后期专题推文正式发布后,她会针对选景构图、后期色彩等应形成具体书面的总结反馈,并在部门会议上共同讨论,及时修正,解决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式并督促开展,以备下一次专题任务更好地执行。

一年的工作打磨中,她体会到不应以审美差异为由,包容不遵循基本规则要求的图片,也不应因新闻照的规范而将照片囿于重复和制式,摄影记者通过镜头传递的表达,不仅取决于他对画面构图的掌控,更取决于他能看到什么,而每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对事实的洞察。有价值的作品会呈现出相应的感召力,因此作品本身更具有生命力,同时作品背后的故事,个体的千姿百态同样是真正打动人的关键要素,去发现和记录他们,是摄影真正要做的事。新闻摄影是等待、捕捉和瞬间搭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真实和及时,不需刻意的渲染,而是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处理这种同情和关怀。

照片没有声音,它如此沉默却又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