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莹映
黄莹映是一个对摄影有执念的人,这也让她一直在摄影的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地拍摄出一张张鲜活的照片。
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本相册,里面塞满了平日拍下的照片,记录着人们在家里吃饭,喝酒,聚会,打闹,欢笑,哭闹,还有出门游玩的回忆画面。莹映家里也不例外,长大后的她,每次翻起儿时的相册,都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这个画面,就在眼前,仿佛自己在曾经的地方看着曾经的自己,很温暖,也很奇妙,那些光与影的交融让她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结缘学生处新媒体中心
在大一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参加了校学生处新媒体中心摄影部的面试,面试者观看了莹映曾经用手机拍下的精美照片,让她顺利加入了摄影部。“第一次拿起单反相机,也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她没有因为这样而气馁,通过不断地练习,让她很快就掌握了相机的使用方法。
难题又来了,当第一次拿着相机对着别人的时候,她非常紧张不安,不敢按下快门,心跳得飞快,仿佛下一秒就要昏过去了,于是,第一次的照片也就没有拍好。她很难过,也很沮丧,她在不断地自责和反思。后来,她看到了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并且了解了很多纪实摄影师的拍摄手法以及观看他们的采访后,莹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她想再试试。在下一次出拍摄任务的时候,她放平了心态,很平静,看着取景器中的画面按下快门,一气呵成,虽然心跳依然很快,但这次她怀着巨大的勇气,最终的照片让大家都很满意。“她还想做得更自然,让照片达到光与影的交融。”于是,她继续不断地练习,把相机对着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人,不知不觉中,她的摄影如她的呼吸一样自然了。
带着思考按下快门
莹映每次拍完照片都会思考,当时为什么会拍下这张照片?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冲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每次她拍照片的时候又多了一份思考,她说:“我现在大部分时候都在拍那些能让我产生想记录下来的冲动的照片。”这也让她的摄影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记得刚开始拍照那段日子,莹映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去构图,如何找机位,需要什么搭配,很多很繁琐的练习让她感到迷茫,渐渐地,她开始思考一张照片真正出彩的地方,也会思考如何去看一张摄影作品,不断的拍摄中,她对于画面的捕捉也越来越精准细腻了,技法这方面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她需要更加注重画面的内容以及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感受。这样,她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对于摄影的思考也越来越清晰且深刻。
从每天都要拍到令自己满意的五张照片,到十张,到六张,到三张,最后到每天都要拍到令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她花了一年的时间,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她几乎每天都带着相机出门,就是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在团队中积蓄前行力量
黄莹映不总是一个人孤独地练习,她还喜欢和各位同伴一起学习进步,在摄影部的日子越来越长,莹映对摄影部的感情越来越浓烈。每一次集体出任务的时候,她总能和同伴们配合得很好,工作时和工作之余,大家相处得很愉快,一起努力的样子充满了正能量。
整个大一,莹映加入部门后就经常跟着师兄师姐出任务,这一年,她忙碌,疲惫,但感觉过得很充实。她懂得了什么是专注,什么是态度,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她已经把摄影部当成她在学校的一个家。到了第二年,莹映肩负起“传帮带”的重任,变得更加成熟而富有经验,带领师弟师妹们奔走在摄影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