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延期开学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信息工程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延期开学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小组,加快推进在线教学工作,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灵活、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
机制保障“云端”共商议
早在2月1日,学院就出台了延期开学教学工作预案,对课程授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等均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针对部分在湛教师居家无法开展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学院安全有序地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办公室场所,每周8人、累计96节课。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学工办搭建了学委交流微信群,4个年级的40名学委一起,为师生交流提供方便、畅通渠道。
学院成立在线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组,将本学期课程划分给工作组成员,落实教学督导督查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促进线上课程建设、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学院微信工作群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接龙报平安,俨然成为一个在线教学的专有讨论群。全院教师热火朝天,建言献策,互帮互助,目的只有一个,一起顺利开出线上课。“EV录屏小”,“最好录播一次、直播一次,防止雨课堂崩溃”,“我有服务器可以临时供大家存储文件软件”,“非常时间就用非常方法”,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3月2日,刚上完课的老师们在微信群里活跃起来:“腾讯会议比较流畅”,“QQ群直播可以,不卡。最后用雨课堂发了一套习题,也可以用。”“QQ群一点问题都没有,讲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学生的反映提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线上教学初战告捷的兴奋和喜悦。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教学计划,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周应开课程68门、223门次,已累计新组建了近200个课程微信或QQ群,基本按照实体教室的模式建立了一一对应的网上虚拟空间,实际线上开课223门次,开课率100%,部分实验课也利用网上开展虚拟仿真,学生总体满意率达99%。
师生努力“线上”也精彩
正式开课前,学院师生通过事先演练熟悉平台、工具等教学环境进行课堂预演,找出线上开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保证顺利开展线上教学。
线上授课是否能顺畅进行,极度依赖于硬件和网络。周迎春老师为了上好高等数学课,专门购置了高清摄像头,配着白板手写给学生授课。王树文老师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更是准备了两台笔记本、一台台式机以及两部手机,可谓是装备齐全。台湾教师李增奎的双屏幕也特别吸引人,他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偏重于操作,两个屏幕便于及时分享屏幕给学生,并能实时双向互动。
老师们习惯站着上课。线上教学,不能面对学生,没有了三尺讲台。陈世峰老师申请实验室作为授课场所,创造条件营造了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仪式感。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他像往常一样,站着,讲述着,比划着,这样有仪式感的课堂,学生们都为他点赞。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课程组负责人高秀娥老师从2月中旬就开始组织梁莉和张凌宇两位老师商讨网上授课方式,从选平台、测试效果、准备素材和课程环节设置等方面苦下功夫。巧合的是,梁莉、张凌宇两位老师,都是医生家属,都有两个小孩,在疫情当前,另一半奋战在一线,两位老师克服困难,迎头顶上。张凌宇老师更是带着大女儿,申请到办公室备课上课。
刘如军、吴东、曾绍庚三位老师是学院的种子教师,辅助推进在线教学各项准备工作。其中被同事们称为曾总的曾绍庚,在校内也是小有名气的技术男。“谢谢曾总分享的工具”——关心老师下课后@曾绍庚。称呼曾总,是因为他经常带领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刚刚指导的一个项目就获得广东省攀登计划科技作品创新6万元的重点资助。曾绍庚坚持每天晚上与学生团队连线,除了完成种子教师的测试任务外,还在线辅导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研发。
雨课堂上饱含热情的弹幕,腾讯课堂里刷屏的花朵,微信群里层出不穷的感谢, QQ群直播平台竖起的大拇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线教学开成功了。特殊时期,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同学们究竟学得怎么样,记者从他们的笔记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同学们表示最方便的是电子笔记,操作快捷、易于修改,但更多同学沿用常规方法,手写笔记。最幸福的是19电气2班,他们的笔记两者兼得,既有王树文老师的电子版思维导图,也有学生自己的手写笔记,将科技的便捷与笔写的趣味融为一体。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所有老师用自己的努力汇集成线上课堂里最动听的上课铃声,将学子的心凝聚在一起。“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信息工程学院灵活有序地推进着,师生们一直在努力。

曾绍庚老师在线辅导学生

陈世峰老师在上课

学生的手写笔记

学生的电子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