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线上教学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桑海涛:“网课”不停,“订单”不止

发布日期:2020-03-25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已进入第四周,学校“网课”E彩纷呈。信息工程学院桑海涛老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网课”开课以来,桑海涛本着这样的理念,在保质保量演绎教师角色的同时,时刻不忘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结合本学期执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一文科学生的总体计算机水平,桑海涛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预测学生线上学习的种种困难、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准备多种预案,以“订单”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网课”教学服务。

能开课:“订单”如约而至

疫情状态下的线上教学,上计算机实操课的学生们要跨越的第一关就是软硬件准备问题。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课,理论和实践环节均在机房授课,相关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已由机房管理员提前统一安装好,学生可直接上手操作。但是,线上教学中,这一切都必须由本就不会计算机的学生自己来完成,于是,学生们在部署系统环境和安装相关软件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桑海涛在开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技术指导,并预留出充足的设备调试时间,请学生“下单”,帮助他们一个一个解决问题。学生的设备五花八门,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各种各样,知识背景千差万别,164位学生先后发来了近1000份“订单”,“订单”覆盖了课程教学的全阶段。虽然线下工作量骤增,但桑海涛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通过电话、微信、QQ群、远程协助等途径一对一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细心、耐心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桑海涛老师在机房备课上课

 

学生们的“订单”截图

上好课:“订单”保价增值

在课程组的统一部署下,桑海涛老师积极利用5Y学习平台,每节网课先进行5分钟导学,再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片段,然后进行学生实际操作小测试,实时跟踪学生的听课效果,平均每节课测试2-3次,根据测试结果及时点评、讲解,实现了“小循环、多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包顺利“下单”,听课效果得以保障。

桑海涛的“订单”教学服务,绝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之以渔”。根据学生“订单”反映的学情,桑海涛一方面把可能的共性问题梳理出来,编辑整理成“答疑本”,随着“网课”推进不断迭代更新答疑本的内容。另一方面,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把网课特殊形式下暴露的、课本中学不到的、不易掌握的许多实际操作技能及时总结梳理后传授给学生。答疑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还引导学生提高利用资源自学的能力。遇到答疑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桑海涛倡导学生之间先进行思考讨论,形成浓厚的交流互动学习氛围。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几周下来,“网课订单”实现了保价,还略有增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说:“订单”五星好评

桑海涛老师的“订单式教学服务”在学生当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获得了学生们的五星好评。19级日语班彭文浩同学说:“虽然是线上教学,但是教学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并没有影响实际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开课前桑老师进行了很多个性化的指导,各种问题都提前解决了。” 19级商英班潘薛锜同学说,“桑老师讲的内容很详细,能听得进去,和在教室上课没区别”。19级英语班杨芸舟同学说,“桑老师讲课内容丰富,线上教学和测试相结合,实操技能得到了提高”。19级新闻班陈嘉茵同学认为:“答疑本令我十分受益,很多我想问的问题在答疑本上都能找到答案。”

 

19英语的杨芸舟在5Y学习平台练习

桑海涛老师说,疫情当前,“课”不容缓,“网课”不停,“订单”不止。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就是这样努力践行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好每一堂课。他们积极适应线上教学的新环境、新形式,及时总结线上教学运行出现的网络平台拥堵、课堂管理困难、教学设计不充分等问题,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从“开出课”迈向“上好课”。师生同心,共克时艰,教学相长,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