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生活的脚步,把人们翘首期盼的春季开学的时间吞噬。“停课不停学”,全国的大中小学学生学习开始转向网上课堂方式。
刘向红是一位有着三十年教龄、极具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三十年的钢琴教学中,培养了大批品质优良、专业过硬的优秀学生。面对疫情,她也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网上,并在边教学边总结中,摸索创新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网上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思路,是刘向红老师一贯秉承的教学理念。钢琴网上教学,其方式方法无外乎布置检查作品完成情况、欣赏分析有关作品、教授弹奏方法等。怎样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刘向红老师面前。
音乐是一门感知艺术。它存在着创作与再创作这两个环节。在再创作(即演奏)的过程中,同样有着 “形”与“神”的关系。“形”,可以通过演奏的技巧来反映,这就是音乐的“形”,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是大部分学习音乐的人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后都能达到的。而音乐的“神韵”,则是它真正的内涵所在。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傅聪的一段话)。刘向红老师深深知道这一点。她面对的是技巧上音乐素养上参差不齐的学生。直白的说教方式很难让学生们理解和做到。只有提高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力,同时把理解和想象的东西运用于钢琴演奏中,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016年,得知有校外老师要开设音乐表演基础课程,便利用课间休息、无课的时间,亲临教学课堂,聆听和记录表演课,感受用行为、语言、动作、表情诠释音乐的形式,探索这些方法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得以应用。例如:在弹奏三拍子节奏作品时,刘向红老师让学生跳华尔兹,感受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面对网络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刘向红老师为防止学生无趣和烦躁的心理状态,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即专业检查,单人辅导,课后分析,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之余,布置学生自己寻找剧本和文章,用朗读文章,演绎剧本,扮演角色的方式,采用情境导入,问题引导,作品与剧本人物和所弹奏的作品结合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开启思维创新与教学融合之路,把提高音乐素质和教学成效放在第一位。刘向红老师常说:“音乐艺术的表现就是表演的过程。音乐艺术的教育本身离不开表演。钢琴作品的演奏,首先建立在对作品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于刘向红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开设表演课程,学生在回课时一般都会紧张而失常发挥。弹奏时除了技巧,既不懂作品的意思,又不知怎样在弹奏中去表达作品内容,学生对琴键的控制力和表现力大打折扣。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刘向红老师采用剧本由学生自己寻找,以多人物,单场景,多情绪台词为原则。学生利用剧本演绎,在对剧情想象,人物、环境的理解,人物情绪的掌握,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声音的设计、自演,贯穿到钢琴作品的想象,不同音色的表现,作品层次的体现,从而在弹奏上颇具丰富的色彩。例如,弹奏复调作品时,引导学生用剧本中不同人物,将复调作品的三个声部想象成三个人物的对话,使学生在弹奏中,声部层次分明。从而解决了复调作品的弹奏枯燥无味,而且思路清晰明确。
钢琴教学与剧本演绎的结合,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弹奏技巧,利用剧本演绎,学会了想象和作品表达,另一方面解决了长期单调的传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只懂得弹奏而不懂得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提升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使学生去除了紧张害怕心理。学生自发的在网上组成小组,多位学生各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网络上表演,并探讨交流作用和体会,并写下心得。
刘向红老师的创新教学,启发了教学方式的思路。她在专业辅导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形象化思维和想象力,在网上开展剧本教学方式。通过对剧本中人物的分析,扮演不同人物,学会不同人物的声音、对话,让学生学会设计钢琴作品每个声部的具体音色和表情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剧本演练,了解和掌握钢琴作品中声部的划分以及音色的对比,情绪如何操控的思路和方式。提示学生练琴的时候要有想法,要有形象性思维和想象力。并把这种思维和感受用于作品练习和弹奏中。这种上课的方式即有娱乐性又饱含知识性,调节了学生心态,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素养。让学生懂得艺术是相通的。不懂得想象就不是艺术。

刘向红老师线上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