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导致所有学校的春季开学成了奢望,自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这一指导方针始,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课程组全体教师相互协调,在尽全力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钢琴课程组负责人刘向红老师的带领统合,以高度配合的姿态和勇于创新的想法与行动,积极响应了岭南师范学院在教育部指导方针发布后推行出的在线教学指导方案。
第一次面临线上教学,对于课程组内大部分的老师都有着不小的难度,有人不熟悉电脑、有人不熟悉平台使用。如课程组内,杜刚、谷丽萍两位老教授,在当下这种艰难的环境下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正式上课前便能够学习并熟练使用教学所需的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这份敬业之心值得所有教师学习。而对于其他的教师,刚开始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近七周的网络教学实践,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和学生不同的问题,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适当改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过微信视频、腾讯会议、抖音直播、钉钉、talkline等等和现有教学资源分享等混合模式的线上教学方式,钢琴课程组內的全体老师勇于尝试与创新,总结了自己在线下的教学方式,并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利弊和学生在家学习出现的困难,在学生同步的学习热情的配合下,通过各自的方式,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线上“云教学”。
实践课的新型网络教学,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钢琴技能课属于实践类课程,它和其它器乐技能课在这一次疫情导致的“云教学”中面临着相同又不同的问题。
相同点是,在线上教学这一领域,器乐教学无法像在线下教学一样对技巧错误进行及时而高效的纠正。钢琴教学考虑到网络可能产生的延迟和收音问题,无法像线下一样对学生弹奏作品时部分谱面处理、音色和音乐性进行准确的判别,也无法进行合奏练习,且声音效果没有现场直观。
对于这两点,钢琴课程组的老师们各有妙招。谭子丰老师针对线上课程面对面的问题,采用了多平台联动上课模式,改善上课环境的网络状态,使得线上课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面对面感觉。他本人使用专门为这种课堂研发的app——“talkline”,可以多角度切换,从场景上为师生双方营造如同面对面的氛围;与此同时,他和学生还配合网络社交平台“微信”进行实时谱例的沟通,使标记更趋于明晰,与线下无异。既然线上无法进行合奏,谭子丰就通过“钉钉”等网络平台去给学生补充合奏与和声等理论知识,使学生知识面更加全面。
谭子丰老师认为,声音效果可以通过乐器与设备去补充。因为钢琴课是非常讲究声音效果的,如果没有好的声音传输,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演奏级三角钢琴加上购置苹果设备、专用电容麦去提升网络授课的声音效果,尽可能还原高质量的声音效果,让线上课堂更接近于线下的声学场景。
和其它器乐技能课的线上教学不同且特殊的一点是:钢琴不易移动,考虑到钢琴课程安排和学生疫情期间所在地以及自身家庭条件的差异,有些学生无法接触到钢琴,甚至因为版本要求等因素没有课程所需的教材。这对于钢琴教学来说是十分特殊的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运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钢琴这门技能课,在网上教学的模式一贯采用作品分析、讲授演奏基础、检查完成作品情况等方式。而这些常规单调的模式,使久在线上的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烦躁、抗拒,甚至家里没有钢琴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无奈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为缓解学生的压力,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刘向红老师在专业辅导的同时,为培养学生形象化思维和想象力,在网上开展剧本教学方式。通过对剧本中人物的分析,扮演不同人物,学会不同人物的声音、对话,让学生学会设计钢琴作品每个声部的具体音色和表情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剧本演练,了解和掌握钢琴作品中声部的划分以及音色的对比、情绪操控、弹奏时触键力度控制的思路和方式。提示学生练琴的时候要有想法,要有形象性思维和想象力,并把这种思维和感受用于作品练习和弹奏中。这种上课的方式即好玩,又有娱乐性和知识性;既调节了学生心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素养,让学生懂得艺术是相通的,不懂得想象就不是艺术。
刘向红老师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温思泳同学说道:“等到在课堂上表演之后发现原来表演的东西可以放到自己弹钢琴上面,可以百所运用。演多了几次,发现演戏还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思维变得更灵活、活跃,让我变得更会学习,更能注重自己的语气,表情管理,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现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与反应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能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梁东萍同学也有这样的感想:“这是一种以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课堂形式。这既能享受了玩游戏的愉快,又能从中学习到知识。弹琴其实就像是角色扮演,都是要把自己代入到你所扮演的角色里面去,这样才会有所感受。”杨泳仪同学甚至把这节课总结成了三个词语:团结合作、快乐生活、增长知识。
而在“停课不停学”方针下达之初,刘向红老师就已经在陆陆续续的给自己的学生推荐周海宏教授的讲课视频,坚持着给学生发布关于钢琴多方面教学的直播课的学习通道,让他们从来自国内外不同学校的教授、老师、作曲家所讲的直播课中进行学习,并让他们就本次的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并交上课笔记,同时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音乐相关的书籍,要求他们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
王毓老师积极的探索线上科学教学,确保每一节课都保质保量。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进行细致的辅导,课后利用微信为同学传送乐谱、答疑解惑,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给予了学生线上钢琴学习巨大的信心。针对个别家中没有钢琴的基础课学生,王毓老师提出了“赏析经典作品、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案,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每周推荐经典并适合基础课学生程度的钢琴作品,如《少女的祈祷》、《月光》、《水草舞》等钢琴名作,有效填补了学生特殊情况下钢琴学习实践环节的空缺。
罗嘉老师考虑到很多同学家没有钢琴的具体情况,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在假期,倾心录制了一系列的《钢琴音乐故事》,讲述钢琴音乐发展及音乐家的故事事迹,并把同学们听后感、课堂提问相结合,补充音乐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的不足,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赵倩老师经历了在境外留学到回国隔离的过程。在泰国的日子里,国外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随时都可能封国,这意味着她有很大风险会滞留泰国。身在国外的她,同样没琴没有教材。在这种条件下,钢琴课要怎么上?赵倩老师让个别有教材的学生把教材的每一页都拍成照片,做成文档发到学生群里,先解决教材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买个便宜的手卷钢琴或者电子琴,解决琴的问题。
李梦兰老师,在学生没有琴练的情况下,以谱面分析和音乐分析的笔记作为代替;李冰老师要求没有琴的学生唱谱和分析乐谱;方庆老师、张娜老师也会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做推荐并让他们做赏析。对老师们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们好评如潮,认为这样新意的上课方式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在线下学不到的东西,而学生的这些好评成为了钢琴课程组教师们的新的教学动力。
作为一门技能课,钢琴组全体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困难,用适合网上教学的一切手段,打破常规教学形式,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开拓网上教学新模式,在线上教学的领域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付出。
注重学生课堂情况,随机“空降”课堂
学校党委为了保障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在线教学保障小组,我院也及时成立了由院领导、系主任及教学秘书组成的教学督察小组,要求各成员每周随机听课不少于两节,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双向反馈。音乐学系副主任刘向红老师是督察组的成员之一,线上课程开展至今,每周都会随机选择两位组内老师的课堂进行“空降”听课,并做详细的课堂内容记录与总结,向上级作出及时的反馈,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当堂的信息反馈对任课老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与任课老师一同探讨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课程教学能够稳步正常的进行。
疫情期间采取的线上教学形式,对钢琴技能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需要克服各种客观条件带来的困难和限制。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断磨合与不断尝试,保证教学与学习的双方质量,钢琴组全体教师重新拟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不断的创新和调整线上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使学生在现阶段学得进去、学得开心、学得有质量,钢琴课程组的老师们将通过不懈的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停课不停学”的战略目标。
谭子丰老师多平台联动上课截图
上课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