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共同战“疫”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随笔]读书声处战疫情

发布日期:2020-07-13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2020 年 2 月 24 日,周一,晴,宜居家,宜读书。

至疫情暴发,我等终日居家。而在家时间长了,便容易忘了日子,巧得母亲传统,告知我今日是二月二龙抬头。听后甚是诧异,便责怪光阴竟这般急切地从笔尖溜走,从嘴边飘去,又或许并不是它走得匆匆,只是我活得迷糊,一天天地忘了,忘了它已从昨夜来到今朝。毕竟,按照原来的日子,我们早该回校读书去了。那似乎,现在的我们更不应该拖拉松散、混沌过日。

现如今,冬日南方的阴冷渐渐褪去,春天花香恍若悄悄扑来,疫情也终究有了起色,这多亏前方医护人员身居抗“疫”一线与病魔抗争,那试问,身居后方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诚然,我等“足不出户”,但这不会是不作为的借口。我们安居家中,若能勤奋读书,以声为援,那便是对抗“疫”一战做出贡献。正所谓,经典诗书有力量,读书声处战疫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不会没有灵魂,尤其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洗礼,中华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更深刻的民族精神。那请允许我畅游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诵读国学经典,在读书声处战疫情。那便遨游于一本又一本的书卷罢, 品味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读《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读出了孟子追求“道”之勇气同坚定,也深切感受着钟南山院士对抗“疫”之战的英勇与决心——“呼吁人们好好待在家,自己却‘逆行’前往抗 ‘疫’最前线”;读鲁迅先生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仿佛看到中国的脊梁身上那种无法遮掩的光辉,仿佛又看到了,“用生命呵护生命”的医护人员那一封封 “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请战书;读《论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读到了松柏的坚韧耐寒,也以此激励一个个与死神抗争的同胞要坚韧顽强,因为冬天终将过去,而春天必会到来;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少年强则国强。”,激励中国青年用朗朗读书声绽放青春风采,“停课不停学”,找寻民族精神之光,品味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愈是沧海横流,越显英雄本色,即便读书声处,亦能援战疫情。

我们的前方,有医护英雄在昼夜奋战,他们的后方,有平凡你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朗朗书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身。

今者,窗外的一切和往日没有大的不同,依旧少了妇女唠叨家常的“叽喳”,依然少了孩童玩耍追逐的嬉闹,但窗子里的你我,不再迷恋温暖床铺,呼噜大睡,而是用强而有力的手掌捧起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发出铿锵有力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