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冬十一,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运动员飞奔而来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他们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群人,摘金夺银的梦想与他们无缘,观众的聚焦也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只是扮演一个个简单的角色——后勤工作者。
“我只记得当时我还在睡梦中,手机就“嘟嘟”发过来任务信息,让我赶去看看后勤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怎样。窗外外还是昏黑一片,太阳连影都没有,怎么就开始准备工作了呢?当我赶到大本营时,安排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此时还只是6点45分。”
负责后勤的学生干部们每天来的最早,离开的却是最晚,说的话不多,做的却很多,赛场上奔跑的不会是他们,颁奖台上也不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可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幕后,在当空烈日下东奔西走。当被问及在后勤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工作有何收获时,来自19级物本1班的廖明杰答道,“对于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实干精神。总的来讲,我积累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习不到的、能亲身体会到的工作经验。具体来说,我学会了如何去接物待人,提高了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后勤工作者用真诚传递温暖,同样他们也收获了比付出更有意义的东西,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的一份珍藏。
他们是与物理院坐镇观众席的14个班级联系最密切的人!他们是最会搞气氛的仔,是最佳的捧场王,喇叭、麦克、拍拍掌、充气棒……一次又一次引燃拉拉队为物理院选手加油的激情。用声音传递祝福,用表情传递期盼,他们始终与烈日同在,更与工作在运动场的健儿们同在!
他们是见过岭南师范学院冬日五点漆黑的夜的人。15号当天,校园的鸟儿还没苏醒,他们已经在黑灯瞎火中布置大本营。桌子、椅子、院牌、“物理号”火箭卫星、可爱表情气球、精美手工制品、龙虎榜......整整齐齐的于天亮时刻呈现在大本营一条街!
那些天,负责新闻采编的他们的步数万++,飞驰赛场,蹲点抓拍,只为记录下运动健儿们最美的瞬间!这也是一群工作紧跟时代的人们,单反、摄影稳定器、收音麦克,用视频,vlog......传递运动会的每一面!
他们能在两个小时内写完一支笔芯,在他们手中每天产出近千份的加油报道稿。他们渴望把自己心贴近地面,感受赛场选手砰砰心跳,捕捉空气中运动员的呼吸的气息,将一腔激情倾注于笔端,将运动健儿的真诚祝福写于稿中。
他们就像一套运动会完备的生产链,他们缺一不可,与运动员们一刻也不能分割。他们守护着运动员们的钉鞋、参赛证件。他们是运动员走上赛场路上最亲密的支持者。他们是运动员的守护神、药酒、软锤、卧垫,能量饮品……他们还是传递赛事状况信号员!
他们坐镇物理大本营只能透过栏杆关注比赛,用耳朵倾听赛事,准确无误的把广播播报的战况登记在龙虎榜。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就是后勤工作者们最真实而贴切的体现。他们默默的守候在每位运动员的身边,积极热情、扎实办事、服务一线,只因为值得。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奖杯,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把辛勤和汗水洒在场内。他们是平凡的,却是运动员背后的坚强的支撑,他们的默默坚守值得我们尊重和点赞!让我们向这些付出者致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笑容!

后勤工作中布置场地(唐尚海摄)

拉拉队组和考勤组(陈嘉艳摄)

摄影组(陈嘉艳摄)

宣传组(唐尚海摄)

投稿组(唐尚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