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岭师好故事,传播岭师好声音,我一直为自己能承担这份任务感到十分荣幸”。金笔岭师“十佳新媒体创作奖”获奖者张楚茵真诚地说道。张楚茵是文传学院15广电2班一名普通的学生,同时她也是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部门的学生记者,现担任着副部长的职责,这些使得她原来普通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她一直说,能成为一名学生记者是她的“小幸运”,但是此次的获奖对于她而言绝不是幸运那么简单。
有种心动叫一见倾心
张楚茵在读大一那年加入了大学生记者团,现在已经将近有三年时间。她说,如果不是自己大四要准备毕业论文,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她真的会愿意一直留在记者团。当被问及为什么当初想要加入大学生记者团时,这位女生大声笑着说,“我对记者团算得上是一见倾心了”,她开心地和我们分享起了她和记者团“相遇”的故事。大一的第二学期,对比于第一学期刚进大学的新鲜与好奇,此时的她开始慢慢进入了对大学生活接下来的规划中,那时候正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意识到之前的一个学期并没有真正地学到知识,或者说并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内化,因为自身学的就是新闻专业,非常想要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也想从实践中汲取更多的“干货”。恰好这时候好友给她转发了岭南师范学院官微招聘新媒体学生记者的推文,她看到里面的内容立马就被打动了,这不就是自己一直追求的吗?有冲劲,有热血。推文里描述的大学生记者团新闻人的特性立马深深地吸引了她,当下决心要加入。她填好报名表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应聘所需要的推文作品,可能是满腔的热血和激动的心情,从立题,拍照,采访,写稿,她自己一个人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把作品完成了,并且最后成功打动了面试的师姐,从此加入了大学生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大学生活”。
爱都爱了,那就不能轻易放手啊
在采访过程中,张楚茵一直非常爽朗健谈,津津有味地分享她在采访中的趣事。“有一次我做一个教职工足球协会的推文,兴致冲冲地去了田径场采访,结果才知道我的毛概老师也是成员之一,而且当天我还上过他的课,我就被老师无端端地提问课本知识了,明明是我准备去问问题的,结果我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被问的那个,幸好当天我有好好听课做笔记了呢。”张楚茵说采访中这样的趣事非常多,虽然刚开始出去采访的时候会有点紧张,但是后来次数多了,无论遇到的是老师还是同学,她都能渐渐放松下来,有思路有逻辑地问到所需要的素材了。并且,采访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她说,采访不同的人让她的交际更广,从不同的人身上她也学习到了许多,她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人。
每一份工作都绝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想要获得荣耀的果实必定需要付出足够的汗水去浇灌。张楚茵坦言,大一到大三,学生记者这一身份给她带来过许多的快乐,但是烦恼的时候也绝不少,甚至一度她想过要退出。刚进部门的时候,她怀着满腔的热血,期待能出去采访,写出一手好文章,但是新媒体不仅要求能采能写,还要能编。而那时候的她几乎是个电脑小白,连最基本的 Word和Excel也是进了大学后才学会的。而官微每一篇推文都有严格的编辑要求,对编辑上的不熟悉让张楚茵编推文一编辑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公众号一天只能发送一次推文,最晚也要在晚上十二点前发送,如果当天的推文不能成功发送,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安排,而且新媒体讲究新和快,时间越后对推文的阅读量越不利,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刚进部门时有一次轮到她微信值班时,电脑出了问题,几个小时编辑好的推文格式全部错乱,老师一直在等着推文审核,时间越来越晚,她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哭着拨通了当时部长师姐的电话。“我当时真的内疚极了,因为自己的原因让老师陪我一直熬着,还让推文一直发布不了,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新媒体,哭着和师姐说我想退部门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很丢人”,张楚茵尴尬地笑起来。后来,幸得在师姐的鼓励与帮助下,张楚茵自己申请了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把一些自己写的文章不断地试着编辑,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直到自己满意才作罢,这时候一篇推文编辑下来她已经给自己发了几十遍预览了,慢慢地编辑技术才纯熟起来,现在的她已经能较快地编辑好一篇推文了,并且用自己的经验指导新记编辑。
张楚茵表示,对于学生记者来说,尤其是新媒体记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怕吃苦,要能熬,熬夜写稿子,剪视频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一篇好作品看起来简单,但是记者要在背后付出的心血是极大的,就拿上面提到的教职工足协的推文来说,她采访就去了三次,一次次地补充材料,由于自己对足球方面并不熟悉,对于足协成员采访中提到的一些专业用语一窍不通,甚至一些有名的国际足球队都完全不知晓,她只得一个个词地查百度,并去请教团里爱踢足球的小伙伴,弄懂了什么是“点球”、什么是“AC米兰”、“欧冠”......最后,一稿、二稿、三稿地改,改了差不多两个多月了,这篇稿子最后才得以成功发布。虽然两年多走来,经历过许多艰辛的时候,但张楚茵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了,回想起来的快乐比较多,整个部门一起开会提推文构思,为采访紧张备提纲,为了材料的更加精准大量翻阅资料核实、连和部门小伙伴想法不一致时激烈的争论都是快乐的。“既然我决定加入这个部门,成为一名学生记者,我就不能轻言放弃,何况我知道我是对的,我在做我爱做的事”。张楚茵认为,这是每个新闻人该有的信念。
以梦为马,继续好好加油干
大家平时可能更多关注我们学校的媒体是学校的官微,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学校还有官博。而张楚茵自大三担任新媒体副部长以来,就着手管理学校官博内容的日常发布。可能许多人对微博内容发送存在误解,认为官博较简短,而且没有太多的格式要求,发送起来应该很简单。其实不然,微博字数虽然不长,但要把一条信息完整地用一百多字表达出来又要吸引人也绝非易事,如何挑选好的校园讯息,又如何把新闻中重要的,吸引人的素材提取出来再重组很考验功夫。而且微博比微信更讲究现场参与性,时常需要到现场即刻发布信息,张楚茵说,她试过很多次前一晚熬夜写完稿子后,给电脑充满电,一大清早在舍友还没起床的时候,悄悄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提着电脑和微博的值班小伙伴去到了学校国际会议厅准备微博直播。
张楚茵现在已经大三了,到了大四她就不得不离开新媒体,她目前的规划是想要利用好剩下的一个学期把学校的微博搞好,把官博的知名度打响。她很积极地向采访记者推荐起来学校官博,并自豪地告诉采访记者,“现在岭师官博的粉丝已经将近两万了,只要接下来我们再继续好好加油,让官博再上一个台阶绝对没有问题。”在说这句话时,从她的眼睛里清晰地看到了她对官博的信心,对新媒体的热爱。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此次的获奖对于张楚茵来说,是对这两年来在新媒体里拼搏奋斗的极大肯定。接下来她将继续秉持着对新媒体的热爱,奋力前行,让更对人听到岭师好声音。希望今后她的人生也能继续秉持着在新媒体里工作的这份信念,砥砺前行,不负光阴,不负当初拼搏的自己。
张楚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