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雪娇
初次相遇,只觉得她是个笑容温暖、随和好脾气的圆脸姑娘。在不断的交谈之中,才逐渐明白这个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女生背后的压力与艰辛,更懂得她的付出与努力是多么得不容易。越努力越幸运,相信常怀感恩之心、好奇之心、负责之心的卢雪娇同学会走出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首席记者的日常
“自从成为新媒体小编,每个周五的晚上,我基本上都是踩着门禁时间进宿舍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跟宿舍阿姨们混得特别熟。”卢雪娇打趣着平时作为新媒体小编的日常。白天认真上课,下课的时候就会留意一下校园生活中的点滴,因为这些点滴有可能是一篇推送的创作来源。自然,晚上除了完成学习任务,还得编辑推送的排版以及写稿等。“很多人都觉得做新媒体很辛苦,甚至还闹出了许多搞笑的段子。事实上,段子虽搞笑,但也的确是我们的生活写照。说不累是假的,但这是兴趣、也是初心。”
三年前,卢雪娇因对文字的喜爱来到了大学生记者团,最终却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新媒体中心。由对新媒体一无所知的她在三年的时间里蜕变成为首席记者、新媒体中心部长,她表示,这其中得感谢一直耐心指导的宣传部老师及手把手教学的师兄师姐。
卢雪娇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采访写稿,完全就像“无头苍蝇”般慌乱,好在耐心的师姐为其做了榜样:礼貌客气地向老师取材料、认真写稿、修改、细心编发稿件等。在课余时间,卢雪娇还会在新闻网看以往师兄师姐发表的优秀稿件,从中学习经验,正是这些点滴的积累与付出,铸就了她往后的一些成就。
在提到她的作品《榜样|岭师现“学霸宿舍”,6学子抱团考研齐登榜》阅读量破万,并获得了2016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的事时,卢雪娇谦虚地表示这个稿子的成功之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机好”——岭师的考研氛围十分浓厚,这样的成绩无形之中鼓舞了更多岭师人的士气。“虽然采写完稿子已经凌晨,后面还要打电话给师兄聊了近一个钟作采访补充,但能够有这样的反响真的很感动。”卢雪娇感慨道,最难忘的是考研师兄的一句话“年轻时候就要坚持并做好每一件自己热爱的事”。
理科生的“新闻道路”
之所以会加入新闻媒体中心,完全是出于偶然。在过去的十九年里,作为理科生的卢雪娇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位学生记者。而这一份偶然萌发的记者情怀源自于一部战地记者的纪录片,当时初生之犊不惧虎的她怀着对“战地记者”的梦想,怀着满腔热情及赤诚之心幸运地被推荐到了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中心。
2016年6月15日,卢雪娇有幸参加了著名记者马嘉骊女士的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得知了许多关于人性善恶的故事。也许在此之前,一直在温室内成长的她内心并不清晰身为记者,特别的“战地记者”,需要面对的是什么。而这次的分享会令她印象深刻,她开始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与危险。同时意识到身为一名记者,要内心强大到可以直面生死、直观人性的阴暗面;亦要有勇气、有能力去揭露真相,传递美好。而在自己到达那一个高度之前,必须从心成长、蜕变。
“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好奇之心,负责的心,这便是与梦想具有同样分量的制胜武器”。卢雪娇如是说。
2017年11月,成为新媒体中心部长没多久的卢雪娇便作为代表了参加广东十佳校媒决赛。回想起那段时间,卢雪娇称只能用“头大”来形容。刚上任部长一职除了培养新记,同时得写稿子、编辑推文,更要兼顾学业不被落下。而这却是团队第一次参加这类型比赛,同时也是她第一次作为代表去校外演讲。尽管忙碌、紧张、害怕,但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做好每项任务、背稿、自我调节情绪。“在台上的时候,我自己都意识到自己的演讲是很生硬没有渲染力的,那时候从台上两旁的 LED灯看到了别人对我的鼓励,为我加油,很感动,也很内疚,觉得自己辜负了所有人对我的期望。”比赛最终卢雪娇获得了最佳人气奖,而她本人始终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完美。然而,每一次的不完美,难道不是为了下一次的更完美么?
对于自己得到的这些荣誉与光环,卢雪娇认为,这些都是记者团里有梦想有激情的小伙伴们及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们带给自己的。通过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使自己蜕变成长,变得有力量、有能力。
作为一个理科生,卢雪娇的骨子里流淌着的血液叫文艺。“理科女的世界,也可以是一个有诗意的世界。”她骄傲而又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