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走......好,卡!不错,下一个镜头。”在上一届十佳记者宣传片的拍摄现场,摄像李志滨为获奖者们拍摄着人物介绍宣传片。而他自己今年成为了本届“金笔岭师”的获奖者之一,也即将成为被拍摄的对象之一。
“摄制十佳记者的视频,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少,这或许也是一种传承吧。”他笑着对记者说道。作为学校大学生记者团视听中心的部长,他正在积极筹划着反映学校新时代新气象的相关视频拍摄。空闲之余,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梦想——小时候的新闻梦
“别人还在看动画片时,我从5岁开始看新闻,开始关注着新闻的变化!”李志滨清晰地记住自己看的第一档新闻节目是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 630新闻》(现《珠江新闻眼》),从那时起,李志滨就开始对新闻产生兴趣,每天必看新闻,而这成为了他的习惯,一坚持就是15年。
李志滨同学谈及自己初看新闻时表示,其实一开始也不是很懂得新闻的具体内容,因此除了关注新闻,他还关注着新闻镜头的背后——摄像。“播音员为什么会如此流利地播报新闻?晚会上这个镜头是在哪个机位拍出来的?这个镜头有没有用三脚架拍呢?”别人看新闻看的是内容,他却关注着这些幕后细节。“我喜欢做幕后,所以我希望能够做摄像,做新闻的幕后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他对摄像的工作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摄像。初中的时候,他有了第一台 DV机和第一个三脚架。从初一开始一直到高中,就一直负责拍摄学校的校运会和新年晚会,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他日后走入学生记者行列的基础。但是他心中总是希望能够像真正的摄像记者一样,扛着机子,奔走在新闻现场,这个梦想,没有变过。
蜕变——迈入学生记者行列
2016年,对于李志滨来说绝对不是平凡的一年。经历了高考,走进了大学校园。在走进大学校园的不久,他看到了学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记者团的宣传单。
岭师“新华社”的主题吸引了李志滨的关注。他仔细阅读了条件,发现自己的条件符合要求,而且在以前所积累的拍摄视频经验也让他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于是他果断报了名。经过了初试和复试,成功进入大学生记者团。
此时的李志滨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他上手了部门提供的摄像机。“虽然我之前一直没有用过,但是当我扛起摄像机的时候,那感觉却是十分熟悉。”从那时起,李志滨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名只会搞摄像的摄像手,而是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而做记者就不仅仅需要掌握技术,并且还要有新闻人的敏感性,不管是一名什么类型的记者都必须具有。为此他开始迎来第一次转型。
由于摄像记者在之前并没有独立设置,一切的任务拍摄情景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新闻敏感性的培养也是靠自己。所以每当有重大摄像任务的时候,他总是提前仔细了解任务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预判分析。对于一些没有参与过的场合和环境的拍摄,他会上网查找央视等媒体类似的新闻报道,现学现做。圆满完成了多次重大任务。在出任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外媒的摄像记者,他会仔细观察记者的走位和拍摄角度,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向他们学习拍摄剪辑技巧。同时也注重新闻敏感性的培养。“如果我不知道哪一个画面重要,哪一个角度好,我就跟着摄影记者去拍,学构图学角度,我始终认为,摄影和摄像是共通的,学习多一点总没有错。”
他肯学,敢做,主动作为。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师兄师姐的引导下,他逐渐培养起新闻敏感性,能够抓住新闻热点,熟练应对各种新闻任务,逐步具备学生记者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成长——学生摄像人的二次转变
随着业务技能的熟练,李志滨逐渐开始单独出重大任务,他拿着摄像机和三脚架,穿梭于各种任务场合,并在去年成为了新成立大学生记者团视听中心的首任部长。他总结道:“模仿是摄像的第一老师,做摄像要经常看一些视频,读懂读透人家拍摄的镜头语言。”2017年的双代会,他奔走于多个分会场进行拍摄,并牺牲个人假期,制作出双代会系列视频,实现了学校首次双代会视频报道,创新了双代会报道方式。在拍摄双代会前,他多次看央视拍摄的全国两会,仔细研究央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拍摄角度和方法,而就仅过去的一年,他所录制的视频总量近 1000G,记录下学校许多重大会议和历史性时刻。与此同时,他还多次配合学校外宣工作,成为湛江电视台通讯员,多次向湛江电视台发送视频稿件,并在《湛江新闻联播》中播出,取得不错的反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媒体融媒体的兴起,社会越来越需要掌握多种技能的“超级记者”,李志滨认识到,除了做好做精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学习其他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李志滨刚加入记者团的时候,摄影摄像没有分开,他抓住这个机遇,多向摄影记者学习,除了完成自身的摄像任务,还积极地参与摄影任务。在寒暑假,他牺牲个人假期,圆满完成多项假期任务。所拍的专题《团花簇锦的红花风铃“惊艳”了这个校园的春天》发表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得近 7000的阅读量,其中一张照片还发表在第 217期《岭南师院报》头版。并引起了新华网的关注。
虽然从事的是摄影摄像工作,常被认为是广电班的学生,但是李志滨的专业是中文系,他很清楚地意识到,可以好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能够做的比其他摄影摄像记者更多。
去年 4月岭师官微发布的岭师版《成都》,他既作为摄像,也是改词人之一。
去年 6月,岭南师范学院作为唯一一所高校参加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他作为摄像记者参与了报道,并制作出新闻片发表在学校官网。他仔细修改文字,使其符合电视新闻要求,此片全部由他拍摄、剪辑、改稿,并充当了后期配音。实现了校外新闻视频报道。
他始终坚信摄像摄影记者一样可以做文字记者,他在三下乡期间与他人合作先后在中国青年网发表四篇文章。还多次作为湛江晚报通讯员,撰写多篇有关学校发展变化的通讯,配合了学校的外宣工作。多条文字通讯稿件被刊登在湛江晚报、湛江新闻网、湛江文明网和学校新闻文化网,完成从摄影摄像记者向文字记者的转型。
“我站在摄像机后,心站在新闻前面!”他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记者,都要有一颗“新闻心”,去记录着这个时代。

李志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