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7运动会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从“动”到“静”的蜕变阐释不变的体育情怀

发布日期:2017-12-07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姚家豪参加跳远比赛

双腿微屈,身体向前,目视前方,保持起跑姿势,“呼”裁判一声旗下,刚才纹丝不动的他加速飞跑起来,“嗒!”左脚用力在助跑板上一蹬,整个人像离弦的箭般飞了出去,双脚稳稳落在跳远沙池上,高大的身影背后扬起了一片尘沙。

“上一次参加校运会跳远比赛是在三年前!”他是文传学院15广电1班的姚家豪,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大学校运会比赛。站在热爱而熟悉的“沙场”前,回想起曾经热爱运动、驰骋“沙场”的自己,姚家豪不禁伤感了起来,这一次,他虽未能为自己最后一次征战“沙场”画上完美的句号,但为自己的这段“沙场”情缘感到珍贵与感动。感动于姚家豪对体育竞赛的热爱,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

自小好“动”,高中结缘“沙场”

“我从小就很喜欢运动竞赛,别人都说我很有体育天赋。”姚家豪说自己生性好动,从小比较调皮,五岁的时候,外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猴子精”。他喜欢运动,尤爱“功夫”,李小龙是他小时候最崇拜的偶像。初中开始,姚家豪的体育天赋在校运会竞赛上被充分展现出来,斩获过1500米金牌、4x100米金牌等。高中的时候,由于身材较高大和爱好运动,读文科的姚家豪常常被别人误以为是体育生。而这位看似“体育生”的文科生确实令不少同学刮目相看。

“2013年,高一校运会那年,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填报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助跑跳远项目,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跳远竞赛……”令姚家豪没想到的是,自己竟能在高手如云中脱颖而出、在从未接触过的跳远比赛上以5.30米的成绩夺得了冠军。而这一跳也正式开启了姚家豪与“沙场”的故事;2014年,高二的姚家豪继续参加校运会男子跳远比赛,以5.64米的佳绩再次夺得学校男子跳远冠军。“那时候特别享受这种飞跃的感觉。”说起两年跳远冠军的经历,姚家豪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犹如一个自卑自馁的人找到了自信的源泉。

“大学两年无缘校运会,这次不想再错过了!”大一时,由于学校田径场维修,那一年的校运会并没有如期举行;大二时,姚家豪以文传学院跳远第一名的成绩“跳进”了校运会,可“不幸”再次光临这位热爱跳远的男孩,这一次,是病魔夺走了他参赛的机会。面对两年无缘校运会的痛楚与无奈,今年大三的姚家豪毫不犹豫地踏上“沙场”,只为不让自己的大学留下遗憾。可久疏“沙场”的姚家豪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进入八强决赛,遗憾而去。

长大偏“静”,大学专注“文字”

“以前是很喜欢运动,不过现在更喜欢‘静’多一点!”姚家豪表示自己虽从小比较好动,喜欢功夫、长短跑等运动,但长大后他却偏向了“静”。他还解释说,“静”有两层含义:一是“少运动”之意;二是追求心境的平静。为什么一个一向热爱运动的男孩会渐渐偏向“静”?姚家豪说出了他自己的原因。

“可能是从小比较好动的原因,平时内心比较浮躁,很难静心、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从高三起,内心的浮躁时常困扰着姚家豪,让他无法专心致志地进行复习。内心为什么总是浮躁,静不下来呢?对此,姚家豪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

有一天,姚家豪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向不喜欢语文而且语文基础很差的他突然立志要学好语文、多看书,希望能从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陶冶心灵。“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普遍缺失一种静听则明、静读则悟、静思则通的‘静’文化。”他认为自己的心灵就是缺失这种“静”文化,而“静”文化的回归需要文学素养的沉淀。找到解决方法后的姚家豪努力要让自己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专心学习。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语文成绩也从最初的在语数英中最差变到高考时最好。

如今,姚家豪一心专注着“文字”,他是学校大学生记者团的现任团长,积极投身于校园新闻宣传实践中。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他学习之余的“家常便饭”。

“在这近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坚持得最久的唯一一件事是当学生记者!”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姚家豪大一第一学期便加入了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当了一名普通学生记者。凭着自己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姚家豪大一第二学期当上了大学生记者团采编部副部长,大二当任采编部部长,大三晋升为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兼首席记者,在校内外媒体平台上发表新闻作品上百篇,并荣获了2016-2017年度岭南师范学院新闻中心“十佳优秀学生记者”。

“文字是有感情、有故事、有温度的,它能使我浮躁的心灵得到安静。”姚家豪从这近三年的学生记者生涯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心里如果有杂念,浮躁,就不能专心,不能专心就不能细心、更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告别“沙场”,无悔前行

“听说您为了参加校运会,放弃了去上海锻炼的好机会,后悔吗?”

“有点遗憾,但不后悔!”

原来,在顺利通过学院的选拔后不久,对校运会期待已久的姚家豪突然收到了一个消息,他有一个跟队赴上海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做新闻宣传报道的锻炼机会,但不幸的是,这时间与校运会冲突了。一个是自我提升的好机会,一个是自己曾经十分热爱、现在又十分期待的大学最后一次校运会,他必须在这两者中做出一个选择。这在别人看来是十分简单的选择,而在姚家豪心里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

第二天早上,当所有人都为他担心着急的时候,姚家豪却若无其事般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当同学问起他的选择时,他却笑说:“当然去校运会啦!”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胜算的把握与信心,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沙场”,选择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校运会,只为不让自己的大学留下深深的遗憾。身边的同学都知道他这句话背后所经受的痛苦、纠结与抓狂,但无人知道他是如何渡过那个辗转难眠、犹豫难决的漫长黑夜。

“虽然最后还是无缘八强决赛,但起码心里痛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姚家豪还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自己仍会一如既往的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锻炼身体,用运动锻炼积攒革命的“本钱”。

告别了热爱的“沙场”,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姚家豪将无悔前行,去追求自己的新目标。他打算考研,日后当一名记者,挖掘更多温馨感人励志的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

姚家豪在第十四届全省“挑战杯”决赛中当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