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伍合影
我校教科院党委组织的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以大学生党员为主力,团结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喜迎十九大,做合格大学生党员”的主题,秉承“关爱留守儿童,培育合格党员,献礼十九大”的精神,32名队员在湖南省邵阳市小溪市乡文昌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普法宣传、支教助学、学术调研等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活动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校党委组织部部长邓逢光参与指导,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莫孙冶、教科院党委书记郭和才、副书记李德深均亲临湖南邵阳慰问指导。
追觅红色革命路,青春喜迎十九大
湖南邵阳是我国历史上的红色革命沃土,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抵达邵阳的第二天清晨,教科院辅导员苏贵就带领全体实践队的大学生党员,参观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邵阳市博物馆、邵阳市松坡烈士陵园。大学生党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实浑重,了解到邵阳的历史、经济、地理、文化等状况,特别是邵阳地区历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史。纵向延伸的红色革命发展历史,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邵阳地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党员对党史的全面认识,全心迎接十九大的到来。
汗洒红色革命区,主题课程育英才
秉承我校“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教育理念,结合队员的专业特点,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坚持把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重点,通过开展儿童史学、儿童文学、科普宣传、生活技能、交往礼仪、生涯教育、保健常识等八大主题课程,让山区儿童获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提升;同时,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充分的课前准备、妙趣横生的课堂、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给山区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活力。甚至,精彩的课堂瞬间更被邵阳电视台记录下来,整理播放。
为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平,队伍内每天召开“教学评议会”。会议以任课老师自评和听课老师点评的形式展开,以获得深层次的课堂反思以及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学评议会”是全新的探索,使整个队伍的教学水平获得了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深入红色革命地,关爱大山留守儿童
湖南邵阳是留守儿童高度集中的大省,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亟需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帮扶。为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科学认知,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彰显党员先进性,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关系、自信水平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基于湖南省邵阳市小溪市乡的实证研究”这一调研活动,一方面在于对成员社会调研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亦是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举措。
调研成员深入邵阳县小溪市乡,立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观察等调查方式来探讨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自信水平与其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通过分析其相关性,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提出建议,以及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专业性帮助。
高唱红色革命歌,不忘初心跟党走
近500篇的新闻通讯、650篇的心得、上万张的照片、五百余次媒体报道,都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见证,而《红色基地洒热汗,山区小学留光芒》、《缅怀红色经典,争当合格党员》、《温暖不停,伴爱同行》等优秀稿件被中央未来网、湛江新闻网、邵阳新闻网、湛江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录用;期间,实践队成员的课堂、举办的活动曾多次被邵阳电视台整理报道。“感激岭师教科院32名同学的艰苦付出,在10天的支教体验中也给予小朋友们足够多的快乐,小溪市乡不会忘记岭师学子的辛勤付出,我们期待来年再续!”文昌完全小学校长简海斌激动地说道。

慰问现场

主题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