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7“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七月流阳”社会实践队调研组第一次实地调查

发布日期:2017-07-07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7月5日,岭南师范学院七月流阳实践队调研组进行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次实地调查。组员们走访当地养殖场,采访蚝民,基本了解了生蚝养殖的流程、方式。

坡头区与赤坎区、霞山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遂溪县隔海相望,当地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沙滩和浅海滩涂可供开发利用。坡头区养殖生产以养蚝、养虾为主,其中坡头区官渡镇的“石门蚝”尤为出名,是当地的特产。历史悠久的生蚝产业由此成为官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官渡镇重要的文化标志。针对此地的地方特色,七月流阳实践队组织了一支5人调研小组,“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对官渡镇生蚝产业文化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下午2点30分的官渡镇暑热难耐,调研队的成员只做了简陋的防暑措施就步行出发了,花费了约二十分钟从偏远的校区赶往镇上。各成员一路向镇上商铺的人员走访询问,才找到了当地一个较有规模的生蚝养殖场。时值生蚝的淡季,是生蚝的成长期,并不是生蚝的成熟期。蚝民们的工作并不忙碌,大都是在加工要作养殖所用的竹和桉木,即为打桩。七月流阳调研组的组员们采访了这个养殖场的几位蚝民,基本了解了生蚝的养殖方式、生长特点以及当地生蚝产业的运转。

据了解,一批生蚝的养殖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该养殖场主要是培育生蚝的幼苗,大约一年,就会将场里的生蚝用船运送到深海,进行下一阶段的养殖。成熟的生蚝一经捕捞,一部分就会立即转去市场流转,也有一部分会运送到码头,做成干货或其他加工品再销售。调研组采访的其中一位蚝民热情、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养蚝经历,由于当前官渡镇养蚝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他从2014年开始从外村来到官渡镇并承包租用一小片海域加入养蚝人的行列。而当地很多蚝民也与这位叔叔有同样的想法与经历。

这一次实地调查所挖掘到的大多是生蚝经济方面的资料与经验,对于调研组重点关注的生蚝文化,许多仅仅负责养殖的蚝民表示所知不多。如何发掘弘扬生蚝文化,这亟待七月流阳在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继续深入探索。

调研组组员走访生蚝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