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7“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访吴川月饼,寻匠人精神

发布日期:2017-07-10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7月7日和7月8日“邓协”调研队有幸受邀参观“双金龙”饼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为此该调研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采访和调研。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调研队员们体会、学习其所蕴涵的匠人精神。

十年磨一剑,品牌历史悠久

“我们的'双金龙'月饼原名是'南园'月饼,制作工艺师承吴川月饼创始人之一的'醉乐老爹'!”望着墙壁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证书和牌匾,梁先生微笑着把“双金龙”月饼的历史娓娓道来。根据梁先生的讲述,“双金龙”月饼(原“南园”月饼)始创1998年,以其制作的火腿伍仁月饼最为出名,是吴川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

从“南园”到“双金龙”,梁老板以及他的团队,在坚持原有配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扬眉剑出鞘,打造出了响誉中华,名传海外的知名品牌,深得大众喜爱。

诚信为本,品质为重

“我们的'双金龙'月饼最看重的一个字,是'精'!”梁先生自豪地高举食指说道。这一个“精”指的不仅是做工精细,而且是用料上乘,配方优良。

关于“双金龙”月饼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梁先生指出,一是坚持诚信经营,不做欺骗顾客的事情;二是注重月饼的质量,坚持真材实料,用最好的材料生产月饼;三是吴川本地老板的“豪气”,为双金龙月饼打开了市场。

梁先生表示,他们制作的月饼不仅要用料好,而且调味也要严格把关,以求做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月饼。当初,广州酒家的董事长来参观生产车间,看到他们所用的馅料全是最优质的,身躯一震,满脸惊奇的说:“原来你们用的料这么好的呀!”提及这件事,梁先生脸上自豪的神色完全掩盖不住。

正因为该公司秉承着如此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使“双金龙”月饼经久不衰,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15斤月饼王,“双金龙”独具特色

生产车间内显眼的位置上,有一个超大月饼模。队员们纷纷感到惊奇,梁先生指着这月饼模说:“市面上能做出这般大小的,真正的月饼的除了我们'双金龙',也没几家了!”据了解,这么大的月饼很难烘烤熟,所以大多数月饼都只做拳头大小,而“双金龙”突破了技术难关,制作出了极具特色的15斤月饼王。

一名匠人要把自己的手艺流传下去,靠的不仅是传承而来的技能,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在合理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双金龙”月饼继承了“醉乐老爹”的制饼技术,还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难怪它能家喻户晓。

坚持创新,实现“金龙飞跃

传统手艺若固步自封,则难以走得更远。在合理保留传统原则下的创新,则是以退为进,向更远的未来跨出一大步。在车间里我们看到两口灶台大锅,梁先生毫不在意地告诉队员们:“那是旧时候用来熬糖和炒馅料的,但现在都不用了,我们引进了新的机器,更方便了。”

梁先生还表示,传统的月饼制作是全手工的,但是费时长,工序多,要批量生产的难度大。引进了先进机器之后,把很多费时的工序的时间缩短了,工作量也减少了,为“双金龙”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当然,创新不仅仅是指生产技术上的,还有配方上的。梁先生跟队员说:“现在的人们更关注健康了,注重少糖少油,我们的‘双金龙’月饼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的配方是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只求做出更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以前总是误认为,匠人便是固执的代名词,实不然,匠人的手艺得以流传,不作出调整创新又怎可能做到?

吴川是中国月饼之乡之一,吴川月饼便是其特色名片之一,吴川月饼所蕴涵的匠人精神和人文精神源自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吴川人民,本次调研活动,获益良多!

梁老板接受采访

梁老板与“邓协”调研队员们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