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象一首诗;一盏灯,有一个故事。一盏灯,是一段历史。
中山市古镇镇是世界著名的灯饰之都,为了更好地了解古镇镇灯饰的发展,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朝雨“社会实践调研队开展了实地勘察的调研活动。7月12日下午,在指导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周依依辅导员带领的“朝雨”调研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优秀企业代表采访和分发调研问卷活动。
调研组副组长王晵丹带领组员冯炜迪、黄惠琳、梁凤意、欧阳绮珊、李莎莎前往古镇灯饰广场,对当地灯饰销售状况进行调研。在古镇灯饰广场内部,现在仅有两家灯饰店铺,不复当时的繁荣景象,组员就此向剩下的两家灯饰店铺----飞利浦和尔力照明进行调研。据店主所言,作为大品牌代理商的他们的成本由主厂提供,品牌好,质量过关,回购率高。而其他多数的店铺主要为产销一体,市场的缩小以及店铺高额的租金让他们无力承担。并且对于个体商家而言,政府的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专利保护力度不够。而之所以大多数商家选择在古镇落户,是因为古镇灯饰之都名号带来的市场以及集聚效应。
而在对于消费者的调研中,成员们了解到客商主要所在意重点的不是品牌,而是灯饰的质量,不少客商甚至千里迢迢从印度、俄罗斯等地前来进货,正是因为古镇灯饰之都的影响力。
而另一队则由周依依老师亲自带队,带领调研组组长李鸿桂、组员李颖、方博、周亚梅去到了中山本地灯饰企业——琪朗灯饰。琪朗灯饰拥有先进管理和科研精英,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灯饰集团企业。门店店主阿霞为实践队介绍灯饰产品覆盖现代、水晶、欧式灯具等,有多个旗下品牌。灯饰发展自主研发,聘请多位国外出名的灯饰设计师,并为每一种灯饰申请设计专利,仅上一年申请专利的数目多达600多种。组员们有幸还采访到了琪朗灯饰的总裁,魏琪朗先生。他介绍琪朗灯饰之所以能到达如此成就,是不断创新得来的,力求各方面达到完美。他还强调设计与制造灯饰的最终目的还是面向销售者的,不同的销售者有不同购买特色,要调查与发现更个年龄层的性格特点,把握市场变化。
第二个目的地是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组员们了解到企业如何申请专利和维护专利,灯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创新知识维权是非常重要的。古镇镇政府重视灯饰专利保护,为企业打造出更和谐的制造与销售环境。
组员们还去到了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走进了一个古灯的世界。藏品历史跨度从汉代、晋代、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种人物、动物、器物造型的灯具,记录着一段段久远的历史,也昭示出不同时代的人类生活。里面有多种古旧灯具文物,以近现代灯饰业尤其是以古镇灯饰产业的发展为转折,将灯的历史性、科学性、通俗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充分感悟灯与火的文化内涵,体验灯文化的无穷魅力。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队员们对古镇当地灯饰产业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队伍下一步的调研制定了规划。接下来,队员们还将继续深入实地,对古镇灯饰业发展进行深层次了解。

空荡荡的灯饰广场

朝雨“社会实践队与琪朗灯饰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