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放学前,“早为”实践队中的负责教授语文的支教员给高年级的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这几天在宁郁小学学习的感想。支教员还告诉他们,并不是单纯地写好感想就行了,过两天是要上台演讲的。
平常上课时,孩子们的表现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回答问题的,第二类是只听不发表意见的,第三类是扰乱课堂秩序的。为了让这些孩子都勇敢的开口说话,“早为”的支教员煞费苦心,想出了布置这样一项任务的主意。
7月11日,宁郁小学高年级的教室门口传来阵阵的哀叹声,原来是因为“早为”的支教员要检查她前两天布置的作业了。同学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似乎都不愿意上台演讲,有些同学还说自己没有准备稿子。但是,“早为”的支教员和助教小老师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他们跟同学们讲没有准备稿子就即兴发挥,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支教员一开始并没有点名让同学们上台讲,而是问他们有没有自愿上台演讲的。但是,同学们都不愿意上讲台演讲。支教员没有办法,只能点名让同学们上来演讲。一开始,她点了一个比较害羞的同学,但是那位同学一直摇头,也不说话,就是不愿意上去讲,支教员只好叫了一个上课比较积极的同学上台演讲。
但是,那位同学站上讲台后,明显就变得紧张了,平时叽叽喳喳话很多的她讲话变得不太顺畅了,不断地用手摩擦着桌子,似乎这样能够缓解她的紧张。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她敢于站上讲台,站在众人面前发言。
虽然有了第一个同学做榜样,但是其他的同学并没有变得积极起来,他们还是很害怕上台演讲。但是被点到名的同学还是乖乖地上来演讲了,虽然讲得不怎么好,但至少他们肯开口说话了。这一节课虽然效果不怎么样,但是同学们收获的东西并不比其他的课少。
学语文不单单是要学会看文字,还要学会开口说话。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并不是文字,而是语言。“早为”的支教员和小老师们这样做并不是逼同学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是希望他们勇敢一点,学会开口说话、敢于开口说话,勇敢地用语言去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