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7“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扬帆”走访新会调研,传承葵艺文化

发布日期:2017-07-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新会葵艺闻名世界,也作为岭南文化之一,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等着我们的传承与创新。为了解岭南文化和传承岭南文化,做创新岭南人,扬帆社会实践队于7月18日上午在江门新会开启调研新会传统手工艺之旅。调研葵艺文化的第一站便是新会葵博园,扬帆社会实践队来到这里现场参观展览品和采访葵艺师傅。

在调研开始之前,调研组制作了一个调研活动开展的详细方案,力求能全面地采访每一位葵艺制作者。

尽管今天天公不作美,倾盆大雨,但是如此恶劣的天气也没办法阻挡调研组调研之旅。一早坐半个小时车到达新会葵博园,进入里面可以看到,一位正在用彩色丝绒缝制的妇女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一针一线,手指灵活熟练。

“这个工作很难,就缝制一个葵扇都要一天”这位女师傅缓缓说来,就如她手里勾出的花一样淡雅温润。当调研组问到有多少年轻人喜欢这个行业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怕苦,已经很少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这位女师傅语气无奈地说道。最触动人的是,当问到这位女师傅葵艺文化未来是否有很好的发展和继承的时候,她眼里带着闪烁的光说“我也不知道。”那闪烁的光可能是心酸,也可能是期望。

在葵博会展览现场,调研组成员看到葵艺工艺品种类繁多,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细致的。大致说来,从采葵到制成工艺品,要历经剪、晒、焙、削、漂染、合、编织、勾花或嵌花、印花、绣花等近20道工序。做成一件葵艺品,要经10多人手的劳动。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融会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

在葵博园的大厅中央,有两个正在印花的葵艺手工师傅,他们非常专注手中的葵扇烙画这道工序,手中的电焊刀还在挥发着热气,在暗黄的台灯下,一笔一画,勾勒出一幅逼真,清秀典丽,栩栩如生,素雅大方的画。

调研组还采访到其他的葵艺师傅,了解到目前新会葵艺传统手工最大年龄的制作者有69岁了,最小年龄的也有三十几岁,在这里工作的葵艺手工制作者至少有10年的工作经验了,有些人从十几岁做到现在。当问到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他们的回答一致都是“因为喜欢。”

在采访过程中,葵艺传承者都表示非常希望年轻人能多点了解葵艺传统手工文化,以及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继承葵艺传统文化。

经过一天的调研研究,组员们都对葵艺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习了很多关于葵艺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呼吁更多年轻人能够多点了解、创新和传承葵艺文化。

成员采访女师傅

印花的男师傅
(摄影/郭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