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第一次党代会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迎接党代会•巡礼]重拳打造化学化工科研平台

发布日期:2019-01-14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编者按:为全面深入总结、展示湛江师范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迎接岭南师范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迎接党代会•巡礼”专栏,展示工作成就和工作亮点,欢迎各单位来稿] 




科研平台建设是我院重点工程之一。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化工学院认真贯彻和制定科研平台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内涵建设的要求,全面展开科研平台建设各项工作。在学院科研平台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构建科研平台建设的全院动员机制。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科研平台建设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各类重点平台的工作目标与任务进一步明晰,一些任务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成效:科研平台建设上台阶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化工学院抓住广东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石化等产业,结合湛江地方支柱产业,规划了一批省级科研平台和技术开发中心。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心相继获得立项。其中,2017年“广东省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辣木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粤西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获得批准立项,加上原有建成的“广东省粤西资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新材料技术开发中心”和“广东高校光电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使得我院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一下子增加到六个。特别是2018年获得立项的“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我院第一个重点实验室,也是我校第一个自然科学省级重点科研平台。这也标志着我院在清洁能源研究领域建设工作获得了省内外同仁的认可。

截至目前,全院共有各类科研平台15个,基本覆盖了化学化工学院全部学科方向。从平台层次来看,省级平台7个,市厅级平台1个,院级平台1个,国际合作平台2个,校企联合平台1个。基本形成了从广东省到湛江市、从国内到国外、从学校到企业的多层次多渠道平台建设格局。从学科领域来看,涉及材料化学的平台占53.3%,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平台占13.3%,制药工程的平台占13.3%,应用化学的平台占6.7%,综合类的平台占6.7%。全面覆盖我院开设的化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五个专业。从平台类型来看,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1个,校企联合育人平台1个,初步构建了以“综合平台+专业平台+育人平台”支撑创新链主要环节的平台体系。

科研平台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力改善了科研创新条件,为我院的科研创新和教学育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目前,全院现有实验用房8000多平方米,拥有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离子体单道扫描光谱仪(ICP)、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仪(GPC)等大型科学仪器60多台件,总价值3000多万元。据统计,近五年来,我院利用各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累计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基金50多项,授权专利30多项,与多家企业、科研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承担横向课题8项,获得经费40多万元。与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1名。


东岛清洁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展望:争创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冲补强”、省市共建和我校“决胜2020”等新形势下,平台建设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化学化工学院将更加积极主动,坚持平台建设“共创、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真抓实干,推动平台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争创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平台是提升办学条件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基础。要根据整体规划、建设要求和目标,做好省重点实验室的培养和遴选工作,将现有的优势资源整合,支持基础好的平台提档升级,支持优势学科争取省部级平台创建,加强培育平台基础条件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平台框架结构和规章制度

围绕构建“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协同育人基地”为主体的平台组织体系。一是创造条件,努力完成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确保仪器设备到位、人员培训及时、功能充分发挥,力争2020年申硕前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对申硕工作的基本支撑;二是做好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围绕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做好学院层面的整体设计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