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是“灯塔”调研组关于“忆丝绸 塑文化”调研活动的最后一天。本次调研活动调查地点主要是南山镇“大汉三墩”的始发港,主要采访对象是仕尾村的居民。
行程的第一站是仕尾村的村委会。我们走访了仕尾寸的村委会,目的在于调查大汉三墩的历史资料。然而,遗憾的是,当地村委会干部告诉我们,关于大汉三墩的历史资料已挪移到徐闻博物馆,并建议我们在走访当地居民了解情况。随后,我们调研组的队伍做出了调整,就地走访居民,向他们了解“大汉三墩”的具体情况以及大汉三墩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在一位热情的老伯带领下,我们去探访“三墩”遗迹。他详细地向我们介绍这些遗迹的由来:据说汉代皇帝的三位公主来到当地,不幸逝世了,随后在海上就漂浮起了三片小红树林,因此当地居民称这三片小红树林为“三墩”。为了纪念这三位公主,他们还建造了金铜仙人承露台。
据我们从当地居民处了解到,大汉三墩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景点游客稀少,多数人对古港文化都不了解。由于大汉三墩鲜为人知,进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也日渐衰落。由此可见,徐闻大汉三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古港文化迫切需要得到保护。
在返程途中,我们遇到了来参观大汉三墩的台湾夏令营游客,她们是来对大汉三墩的进行历史调研的。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三墩’时,她们说是因为夏令营才会到这里来的。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汉三墩古代遗迹逐渐被人们遗忘,对古港文化的了解更是越来越少,甚至是土生土长的居民对古港文化也是知之甚少。
所以,对古遗迹和古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

向居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