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5暑期“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红色之旅,感悟人生

发布日期:2015-08-01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暖流”全体队员在体科院郑晓辉书记和陈静老师的带领下赴红色革命圣地遵义市展开“红色之旅”,通过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瞻仰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回顾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让队员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院优秀大学生积极发挥先进带头作用,投身于学习工作的热情。

  我们进入展馆,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70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条正确路线的胜利成果。遵义会议精神确实是我们共产党员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接着我们又到红军烈士陵园观看,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镌刻贴金。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换来的,他们虽死犹荣,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还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正因这些壮观的雕塑让我们感受到后人对红军的尊重之意,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正如名言“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本次的红色教育的学习,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明白,当年的红军壮士们是多么艰苦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珍惜现在的一切!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遵义之旅让我们感受到革命战士们的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希望今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我们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