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浩生教授生动讲课中
10月23日,纪念岭南师范学院开展师范教育110周年名家讲堂暨岭南师院教科院第十一届教师教育文化节“向名师借智慧”系列活动之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学术报告会在燕雷楼d栋401阶梯教室开讲。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叶浩生教授为我校教科院心理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以《具身认知与心理健康》为题的精彩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教科院党委赫云鹏书记主持。
报告会上,叶教授巧妙地运用英语语法来解释“具身”的含义,指出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强调认知是身体过程的认知。随后叶教授从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范例出发,分别探讨了具身认知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人的心智活动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叶教授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将一些难理解的心理学专业术语阐述得惟妙惟肖,不知不觉就将在全场听众引入具身认知的美妙世界里,使在座师生明白了“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等观点。
报告会气氛热烈,台下师生时而认真记录叶浩生教授介绍的各种新颖观点,时而对叶教授深刻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掌声。“平时也学具身认知的知识,但听过叶教授讲课后更加明确具身认知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精辟!”,在场一名13级心理系的学生如是说道。

合影
链接:叶浩生,江苏徐州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史》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第一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社会建构属性。理论不是经验数据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并非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在当代心理学进展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为主义的断代研究,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的《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心理学通史》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教材。现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已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和《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