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海鸥院长在工作坊现场

教育叙事探究工作坊开课
12月21日至24日,为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岭南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教育叙事探究工作坊在我校榕楼306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讲授。校领导罗海鸥、邵乐喜亲临现场,院办邓逢光主任、教育研究院左兵副院长、各二级学院(部)教师代表以及第四届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参加了此次工作坊。邵乐喜副院长主持工作坊开课。
此次工作坊分为教师工作坊和学生工作坊两部分展开。教师工作坊有两个单元学习时间,学生工作坊有三个单元学习时间。21日下午首先进行的是教师工作坊。丁钢教授先针对老师们提前填写的信息表和工作表总体情况,向大家进行了通报,然后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材料以及讨论的问题介绍,并赠送给教师代表《教学与研究的叙事研究》一书。随后,大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以下四个主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叙事探究对于教育研究的贡献、潜力与影响;叙事作为方法对于教育经验重述的能力;叙事在经验学习和反思教师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叙事研究者对于参与者、读者、研究资料的理解。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与丁钢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老师们在交流学习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每个小组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案例,并向全体老师进行了汇报讨论。
22日下午,丁钢教授继续为我校第四届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学生开展工作坊活动。在向学生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知识后,丁钢教授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主要围绕“叙事探究对于教育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叙事研究者对于参与者、读者、研究资料的理解以及探索叙事探究在教学和研究尤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丁钢教授运用其在教学和生活中的研究案例,指导学生探索如何选择叙事研究主题、如何撰写和分析现场文本以及如何编写研究文本。另外,在小组单元讨论里,丁钢教授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自身成长经历和指导学生经验的角度进行了解答,并指导学生学习所分发的材料,分小组进行活动主题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
在为期四天的工作坊中,丁钢教授通过悉心指导使老师和学生对教育叙事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使师生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老师们表示,在研讨中相互交流、分享,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打开了更广阔的思路。卓越班学生认为通过以工作坊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加强了团队合作与分享,学到的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在将来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对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丁钢教授指导教师工作坊小组讨论

工作坊的教师代表与丁钢教授合影留念

工作坊的学生与丁钢教授合影留念
链接:
丁钢教授: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教育创新协作中心)教授、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教育学组召集人、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心理学)召集人等,《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主编、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常务副主编、以及《教育研究》等多份CSSCI学术期刊编委,英国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特邀编委、英国SAGE出版社The SAGE Handbook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国际编辑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顾问编辑等。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经历:
曾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1978-1988年在黑龙江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等职。1993-199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作访问学者。1999—2001年任香港教育学院课程及教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教育、教育文化与社会、教师教育、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和技术整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研究。在海内外以中英文发表学术文章150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其中包括专著《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1988,2010)、《书院与中国文化》(1992)、《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1996)、《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2008);主编著作《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1990,2009)、《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1996)、《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2000)、《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2002,2009)、《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2009)、《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2009)、《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2010)、《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2010)等。主编丛书有《中国文化与教育研究》、《教育地平线》、《中国教育叙事研究》、《中国教育传统与文化研究系列》等。科研曾获“首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二等奖(1990),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决策咨询奖一等奖(2011)、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2)。以及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1)和上海市教委“首届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2)等荣誉称号,入选“上海领军人才”(200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指导的学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8)、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4、2010)、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03、2007、2009)、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009)和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0)。
个人主页:
http://www.ses.ecnu.edu.cn/s/148/t/499/2f/40/info77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