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东北师大学饶从满教授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并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饶从满教授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值岭南师范学院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之际,12月22下午,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饶从满教授做客“岭南大讲堂”,在紫荆楼3号会议室做了题为《构建融合的教师教育》的学术报告。校领导罗海鸥院长、黄钢副院长、兰艳泽总会计师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各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科研处、教育研究院等部门的老师也聆听了讲座。报告由教务处处长程可拉教授主持。

  首先,校领导黄钢副院长代表学校聘任饶从满教授为客座教授,并为他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接着,饶教授从如何理解与如何构建融合的教师教育两个方面对当前教师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相关热点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论证。首先,饶教授从作为终身教育的教师教育和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两个维度对如何理解融合的教师教育进行了阐释。饶教授指出,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融合,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的融合包含“长度”意义上的融合(lifelong /vertical integration)、“宽度”意义上的融合(lifewide/ horizontal integration)、“深度”意义上的融合(lifedeep/sustainable integration) 三个方面,并分别就此三个维度的内涵及融合的关键进行了深入剖析。而对于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饶教授指出,专业教育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要践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应重视教师教育与学校改进的融合与教师教育内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两个方面,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前者更为根本,后者是基础和保障。

  在此基础上,饶教授分别从以培养反思型教师为目标、基于动态思维进行培养方案设计、以合作为教师教育的保障等方面对如何构建融合的教师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培养反思型教师问题,饶教授指出,教师具有了反思意愿和能力,就会从多重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背景,并且能够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环境,由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就建立了紧密联系。而对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来说,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职业是一个复杂的专业性职业的观念、自我澄清(self-clarification)/本体性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饶教授在此基础上还提出,要实现融合的教师教育需要动态的思维以及以合作(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u-s partnership;教师教育者之间的共识与合作,collaboration among teacher educators)为教师教育的保障等。

  最后,饶教授还以芬兰研究本位教师教育模式为个案,就教师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芬兰学生在oecd举办的pisa测试中连续取得好成绩,芬兰的教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分析芬兰教育取得巨大成功背后的原因时,常常会举出其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教师教育改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芬兰教师教育在目标上,聚焦于培养基于研究的教育学思维;在内容上,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要素;在方式上,以研究本位的教育学思维作为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黏合剂。正由于其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几个主要维度上均体现了“研究本位”的特征,从而可以被名副其实地被称之为研究本位教师教育模式。

  讨论环节,黄钢副院长就自主学习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的研修、指导教师的集体反思以及实践教学等问题与饶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老师也就教师教育等问题与饶教授进行了交流。

  最后,罗海鸥院长对饶教授的精彩报告深表谢意,并介绍了我校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分享了此次学术校庆、感恩校庆的盛况。

  

  饶从满教授发言

  

  会议现场

  链接:

  饶从满,男,安徽六安人,教育学博士。现任东北师大教务处处长、教师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外国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教师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二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第二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比较教育、教师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十五”以来,共主持《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实证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porta linguarum(ssci & ahci期刊)、『道徳教育』(日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教育的比较视野》(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教师专业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東アジアの教師はどう育つか』(东京学艺大学出版社,2008)、transforming teachers' work globally(sense publisher,2013)等著作、教材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