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湛江日报]崔永元: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原载;paper.gdzjdaily.com.cn/html/2014-12/28/content_5_1.htm)

  

  

  大讲堂会场

  湛江日报12月28日讯 著名媒体人崔永元近年来致力于做三件事:做“转基因”调查、口述历史和投身慈善公益。12月19日晚,他在岭南师范学院主持“岭南大讲堂”时,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风趣幽默的风格深受听众欢迎,被称为“很接地气”,现场互动热烈。

  “转基因”要给公众选择权和知情权

  原本计划讲《口述史》的崔永元,应现场学生的要求,先讲起了他近年来一直在做的“转基因”调查。说到“转基因”,原本温和谦逊的他显得高调、坚决、犀利。关于转基因,崔永元称自己是班门弄斧,但“出于职业的敏感,觉得这事不对”。

  崔永元说他并不反对转基因的研究,但转基因食品不能滥种,尤其不能做成主粮,要给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关系到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我们有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去知道了解所购买或者食用的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口述历史是还原真相

  做口述历史是崔永元近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事。1999年,着迷于纪录片制作的崔永元到日本NHK电视台参观访问,偶然发现一个庞大的视频资料库,里面储 存着大量历史重要人物的视频素材,一旦有紧急事件时可以马上拿出来充足视频资料。据说里面关于中国的内容非常丰富,他试着让管理员找一下张学良的资料,很 快工作人员就调出很多关于张学良发表演讲的视频,整整30分钟的演讲非常清晰,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这段视频给崔永元很大的感慨,因为国内很需 要建立这样的资料库。2002年,崔永元向好友借了1000万元,自己组建团队,开始搜集口述历史资料。

  崔永元说,口述历史分为两个部分: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与口述历史的研究。他离开央视后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的正是口述历史收集与整理这门课。口述历史与新闻采访不一样的,要完全尊重受访者的意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重审生命的过程,其中有许多令人唏嘘的事。

  2008年,崔永元采访了吉林市一位抗联的96岁老兵。1942年,因为叛徒的出卖,这位老兵和战友被日本人抓了起来,被判绞刑。1945年8月14 日,行刑的那天中午。刽子手喝多了,先杀了他的战友,轮到他时,刽子手的酒劲上来了,就改在第二天。人生中的最后一晚,每一分每一秒都度日如年,第二天一 早,有人来敲门,告诉老兵:日本人投降了!老兵重获新生,出狱后,把8月15日这一天改成他的生日。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历史是什么?真相是什么?也许,历史是没有真相的,我们只能努力靠近历史真相。”也许正因为如此,历史见证人的口述,对还 原历史才显得如此珍贵。在口述历史这条道上,崔永元已经坚持了10多年,他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团队一起开展中国口述历史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迄今,已收集并 持续收集包括战争、电影、音乐、外交、留学、知青等六个以上门类的口述历史影像记录;已采访了重要历史见证的高龄嘉宾约4000人,采访足迹遍布中国、日 本、朝鲜、美国等地,逐渐形成了中国大陆内容最为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并在国际上产生显著影响力。

  公益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曾经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和大学教授,崔永元不止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尊重,更是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思考,在更高层面上身体力行, 积极倡导慈善与公益。他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主要的项目就是针对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的体验式培训。说到做公益,崔永元认为要遵循一个原则:“尽力而 为,量力而行”。

  他说:“公益慈善其实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就是一个演讲者在台上演讲你在底下给他鼓掌;就是你能为一个游客指出正确的道路。公益慈善不是好人好事,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