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4“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我的下乡注定与众不同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现场

  今天,7月10号,是希望潮实践队来到车头坡小学的第四天。经过三天的磨合,队员们和学生越来越熟了,不再有第一次见面的拘谨,不再有第一次见面的腼腆与羞涩。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希望潮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在重温昨夜的梦境时,车头坡小学的校园已热闹非凡,学生们已陆陆续续回校,稚嫩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着。当我爬起来到阳台上,睡眼朦胧地看着他们,调皮的身影在校园里走动,似乎浑身激情,怎么用都用不完。每每看到此景,心中不免有许多的感慨,脑海中总会浮现起那一个个难忘的镜头。

  镜头一:见面班会

  7月8日的见面班会,是我们师生的第一次近距离相逢与谋面。老师在揣摩她会遇到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猜测他的老师长什么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见面班会上,我们相见了。我们都激动不已,但都因第一次见面,我们一时打不开话匣子而显得尴尬和沉默。当我在黑板上写版头的时候,教室里很安静,但明显可以感觉到有几个学生在歪着他们的小脑袋,悄悄的谈论着他们眼前这位新老师。在自我介绍环节,每一个皮肤黝黑的小身影都认真但稍带羞涩地,用带化州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介绍自己的爱好。有的胆子大,声音洪亮;有的很紧张,几乎讲不出话;有的很调皮,介绍仿佛在捣蛋。虽然这节班会,夹杂着混乱,掺杂着吵闹的见面班会结束了,但我越发想深入了解他们,越发想知道他们小小脑袋中的奇思妙想。

  镜头二:欢乐课堂

  7月9日,我站上了神圣的七尺讲台,第一次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光荣与责任。不可避免,我很激动—―我怕hold 不住课堂,我怕讲课音量太小,我怕脑袋突然短路,忘了课件…各种担心夹杂着兴奋,我第二次近距离接触了我的学生们。离他们心中的那方净土越近,我就越发感受到乡村的淳朴,越发感受到乡村的纯真与实在。在第一节正式的课堂上,我希望我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言,敢于表达自己,不再像他们老师上课时的严肃和安静无言。于是,我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一开始,所有人都扭扭捏捏,不敢表达,后来有一位女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的回答,普通话与化州话想混交杂,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这一笑,大家的各种羞涩与顾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犹如喷泉涌出,各种各样的离奇搞怪就像油水相遇,整个课堂的气氛都起来了。这第一堂课,很难忘,难忘的是大家一起大笑,难忘的是大家一起敞开心怀。下课后,我一直在想,这群小朋友的脑袋里到底藏着多少趣味,藏着多少欢乐,藏着多少幻想与仙境?

  镜头三:游戏课堂

  7月10日,我的第三次站上讲台,依旧怀揣着激动与期待。我想挖掘他们那无穷的小宇宙,我想让他们的小宇宙与知识交融。于是,我设置一堂与游戏结合的课,期望他们在玩耍中学习,体验到学习不仅仅是做作业而已。我首先将全班分组,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些水果的名字,比如,葡萄,芒果,苹果等等,叫他们小组讨论按他们自己的标准,分类这些水果,最后再把他们想到的同类的写到同一组去。最后,他们有按颜色分的,按大小分的,按形状分的,连按酸甜分的都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又会产生一种感慨,为什么人越长大脑袋越被禁锢?推开这些迷惑不理,上完这节越发觉得老师作为带路人和引导人的重要性,越来越觉得挖掘学生的无穷创造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