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4“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我们的梦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三下乡结束了,心里有太多不舍,不舍一个星期以来和小朋友建立的感情,他们太可爱了,也太纯真。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杂质。只是,我很担心他们的未来。在几天的调研下,我了解到彭岸村村民经济状况水平普遍低下,家庭经济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村民又反映村里的教学资源很缺乏,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送孩子到城里读书。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总会在每个清晨醒来时就想起他们的面孔,等待他们的到来。放学了,会提醒他们路上注意安全。傍晚洗衣服时,回想起一天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期待明天的见面。对于我来说,我比较喜欢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所以关注他们爱护他们。

  其中一个叫黄新宇的小朋友最让我牵挂,因为他的家庭情况让我心疼。这个6岁的孩子,记得那天下课时我问到他的家庭,小朋友对我说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外出打工,他现在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想到他这么小就没有妈妈的陪伴,爸爸也不在身边,他的童年生活缺失了太多的爱,这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但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这让我很欣慰。在回校那天,我送他到校门口,我以为新宇不会哭,但是没有走到校门口,他流泪了,他舍不得我,他知道这几天我对他的关爱还有呵护,但是以后的日子,新宇由谁来守护呢?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他可爱的脸庞,他安静地上课,他安静地微笑,他无声的哭泣,这些太过于安静,我担心他。他的笑容是最美的画面。不只是他一个人,在中国大部分农村里,像新宇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次,孩子留守在家乡,由爷爷奶奶带大。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太少,这样的家庭总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但是他们的家庭无能为力,他们只有外出打工才能为他的孩子提供教育费用。

  乡下的孩子,乡下的生活,记得离开那天,在来往回学校的大巴车上,我多么希望,车子不要停,多待会吧,我不想和我的队友分别,我不想一辈子都再不会见面,我不想随着时间流逝,大家会把这份情谊忘记。可是无论我多么不舍,分别还是会有的,世上无不散的宴席。在三下乡期间,对来自各所大学的队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都很优秀、幽默和善良。这几天,我们互相关爱,互相鼓励。在每个傍晚,大家会在分享会上谈谈一天的活动与感受:支教的上课活动,后勤组的饭菜,新闻组苦守电脑,发新闻,专业组的团体活动等。大家互相帮忙,不分你我。夜晚,一群人坐在石阶上看星星,畅谈理想与人生。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回忆,而我的队友们也是一辈子值得记住的朋友,虽然各在四方,但我相信,大家一辈子都会记住这样的一次实践活动。等到老的时候,想起他们,都会扬起嘴角,因为在远方的朋友都在想念着对方。

  作为调研组的队员,虽然辛苦,但是调研让我感悟最多,农村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省吃俭用,不愿意添新衣。家电只有电饭煲,没有其他电器的家庭。只有几平米由黄土砖建造小屋里容纳几口人家庭。年迈的阿婆等待着儿孙回来的家庭。都让我感到心疼。他们的生活真的不能改变了么?那贫穷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教育悲剧就会一直发生着。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帮他们,帮帮他们的孩子?

  这次三下乡不仅让我收获了山里孩子对我的依赖,还有来自各所大学队友情感,记忆。让我自己成长了很多,这样的实践活动值得去发扬的,这样的记忆是值得珍藏的,这样的情谊会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