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深度•观察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记者观察]通识课,选好了还要上好!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相信经历过“抢”课的湛师学子们都知道,每到选课时期,大家的紧张的程度犹如冲锋陷阵上战场,“刷课页面”等选课软件在校园网络上也流行起来,大家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选到自己的“心水”课。近日,又一场通识教育课选课在校园上演,由于学校搭建了基于云架构的服务器集群测试平台,大部分同学都能选到了自己的“心水”课程。

  通识课,选好了有没有上好?记者经过近日观察,了解了一些校园通识课选课和上课的情况。

  选课难,难于服务器“大塞车”

  8号早上8点半,通识教育选修课网上选课正式开始。但大部分同学已经早早在电脑前等候着。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正方系统一定会“闹别扭”,怎么也刷不进去。“以前每次选课系统一开放,就已经有好几百人在往里面挤呢,服务器一下就会瘫痪了,网页再也打不开了,通常一整天都刷不进去!”化学院大二学生李同学说道。

  据了解,由于过去正方系统所用的服务器性能有限,难以应对上万学生同时选课的并发操作,大部分同学为了选上自己的“心水”课,总是伏案待命刷系统、牺牲学习时间疯狂刷新,甚至有不少同学还逃课留在宿舍选课。的确,对每一个学子来说,选到自己首选或理想的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有热情听课。只是,每年选修课都颇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势头,谁不想选到一门“首选”的课程呢?

  作好选课准备,“心水课”满载而归

  “真是选课无压力,我第一次选课可以如此顺畅,还能选到自己的‘心水’课,实在太高兴了!”当天,物理学院吴同学就在微信上发表了这样的一条动态。当天8点40分,记者开始登陆选课系统主页,也在第一时间就能登陆系统并且顺利选课。

  通识教育中心林春主任向记者介绍道,通识教育课程的安排是根据课程指引、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教师申报课程数量等指标开设的。过去学生总是反映“选课难”, 于是今年,学校组织多个部门提前准备,为正方系统配置了高性能服务器集群平台,并对选课全程作严密的监测,“选课难”成为历史。“听到很多学生反映选课非常顺畅,都选到自己的心水课,我们也非常高兴!”

  冷热标准有争议,实用知识最重要

  提起选课的标准,有同学认为首先是要自己感兴趣的,也有的同学认为学到实用知识是最重要,但更多同学选课的标准就在于期末分数高低与老师考勤的状况。

  “我大一时候上的是蒋金晖老师的《演讲与主持》,我非常喜欢这门课,蒋老师讲课很有激情,总是会有很多互动,大家听课都非常认真,而且课堂上真的学习到很多很有用的知识。但是大二两个学期选的两门公选课,我看到的一些同学不是做作业就是在玩手机,感觉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太空了,不贴近我们的生活。”外语院大二的卢同学说。

  法政学院大三的赵同学谈到,她现在上的是王宏老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她觉得王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幽默,王老师本人也很有魅力,而且每节课都能收获实用性知识。“老师太幽默,虽然她明确说明分数给得不高,但每周这么欢乐也行了。今天才知道原来我这叫梨形身材。” 第一次上课后,赵同学就在QQ说说里发表了这样的话。

  不良现象:选课热情上课冷

  每到选课周,Q群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选课无压力”的网址或“自动刷课页面”的软件。从而可以反映同学们对选课的“热情度”非常高。然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上课的积极性或者出勤率并不像选课那般具有热情。

  “有时候选到的并不是自己‘心水’课程,自然听课的热情就大大下降了;有时候老师讲课太闷,只能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不过更多时候是因为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太忙碌了,只能利用这些公选课来做作业和玩手机调节一下。”信息学院的陈同学告诉记者。

  的确,老师上课是否有趣、分数是否高、点不点名是众多学生首先考虑的问题。从而,老师上课纪律的严与不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门课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出现了许多课程因为老师太认真而被打入“冷宫”的现象。

  上好通识课,教师学生共努力

  面对选课的“不良现象”,林主任指出,“上好通识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自觉性,它不像必修课那样有太多的硬性要求,相对较为自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每位学生要有自觉性。当然,这也需要授课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在记者看来,通识课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学习和体验,大学的意义有一部分也体现于此:不是被告诉去学什么,而是自己选择去学什么。同学们一窝蜂地拥入不点名课程的争夺大军中,为了选到“好”课而挤得头破血流,而热情的选课完成之后,上课就是另一种现象了----宽敞的教室中,不是做作业就是玩手机,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那么,对于通识课,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