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群众路线教育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工作简报》第十期(2013年7月18日)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湛江师范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10期)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7月18日

 
 理想信念教育与师德建设
——湛江师范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辅导报告
 
刘周堂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活动,强化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思想宗旨,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与群众融为一体。这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这是广大人民最大的利益诉求,也是他们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教师来说,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学生的利益就是我们利益,我们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应该树立这样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以学生成才作为工作目标,以学生超过自己作为成功的标志,以赢得学生的赞誉和尊敬作为最高荣誉。要长期坚持这样的理想信念并将它付诸实施,成为实实在在的事功,需要我们具有高尚的师德,简而言之,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体来说,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高尚,节概卓荦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无论是蒙昧未启、幼稚未脱的少年儿童,还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其人生观、价值观都远未形成而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仅次于父子母女的特殊关系,而且由于教师具有其父母所没有的知识资本,又加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常发生在庄重严肃的课堂,使得教师的权威倍增,对学生的威慑力和影响度大大超过其父母,少年儿童尤其是如此。这就是人们常见的许多中小学生不信父母教诲而对教师的话语听从有加,不害怕父母的棍棒而畏惧教师的正言厉色。正因为教师对学生具有相对其父母更大的权威,在学生心目中,他们也常把教师当成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们的楷模和父母的替身,他们的一举一动常为学生所模仿。因此,高尚的思想品德对于为人之师的教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英国某道德学家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它的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品格的高下。教师正是在公民形成良好品格的关键过程中实施教育的教育者,其自身品德的高低对于公民良好道德的养成,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的内容很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大变故中持节不变,亦即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有如日月经天,海内共鉴。再次是真诚笃实,讲信修睦,一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再次是廉洁奉公,不取不义之财;再次是心胸宽阔,与人为善,视人之成如己成。如此种种,皆为教师品德应有之要义。康德说:人是两个世界的公民,一个是日常的经验世界,即自然世界,一个是灵魂和精神的世界,即自由的世界。教师应该是灵魂和精神世界的佼佼者。
二、爱岗敬业,矢志不渝
爱岗敬业就是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和敬重,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文化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从业者通过职业活动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并藉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它不仅具有强烈的主观功利色彩,更承载着社会对从业者的诸多期望。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这一特殊行业的从业者,爱岗敬业这一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显得重要。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不热爱教师岗位、缺乏敬业精神、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的。因为由于你的敷衍塞责,很可能使一批学子丧失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很可能使一些学子因不能自控而沉沦潦倒。而贻误他人的前程,则是对人最大的损害。相反,许多教师之所以为学生所崇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学生从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中懂得了如何工作,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工作者,并以此规范自己的一生。孟二冬教授、马祖光教授正是凭着他们对三尺讲台的挚诚热爱,对本职工作的呕心沥血,在学生心目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些长期坚守落后偏僻山村而尽职尽责的乡村教师,被当地的村民百姓目为希望之神而加以尊崇。可见,爱岗敬业并矢志不渝,即是对学生的最大关爱,也是对社会期许的最好回答。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他的工作关系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挚爱有加,倾心投入。
三、知识渊博,教学有方
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传授知识,知识的传授者首先自己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学生才能从你那里得到充分的知识营养,享受知识的雨露滋润,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对知识心生敬畏而孜孜以求。相反,如果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知识贫乏,捉襟见肘,上课时照本宣科,对学生提问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会耽误学生成才的机会,以至于贻误终身,无怪乎人们斥责那些水平低下的教师是误人子弟。《辞通》的主编浙江海宁人朱起凤曾言:“一物之不知,学者之耻也。”作为教师,更要以这种羞耻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因为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的说法,修改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条河,一条流不尽的河。
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并不等于就有好的教学效果,要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准确地传授给学生,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得到,事半功倍,反之,劳而无功。因此,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俗语云,文无定法,教无定法,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的教法各式各样,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需要思考,需要探索。掌握了良好的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效应就会大幅增加,反之,必然表现为逐级衰减。
四、爱生如子,真情奉献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教师崇敬有加,并赞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与其他们行业的师傅不同,师傅带徒弟虽也传授知识和手艺,但师傅第一年往往不传授知识和手艺,徒弟要为师傅做一至两年义工。而且师傅在传授知识和手艺时往往要留一手,最核心的东西是不传给徒弟的,以免教会徒弟打师傅,失去独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