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15期)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9月3日
在2013年学校暑期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
罗海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传达7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全省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作会议精神,二是通报暑期的有关工作,三是就学校新学期的重点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传达会议精神
全省高校创新强校工作会议于7月12日在广州召开,副省长陈云贤、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长罗伟其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直有关单位和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共26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了广东高校“四重”(即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建设、“2011计划”建设以及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工作经验,对下一步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省“2011计划”做出了重要部署。会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陈云贤副省长讲话强调,全省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是以重点学科为引领,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二是以重点人才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三是以重点平台为依托,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成果;四是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五是以协同创新为引领,着力增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力。
陈云贤副省长还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高等教育办学活力。把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作为一个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相关改革,支持高校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激发高校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科研创新机制、人事管理制度、评价激励机制和组织运行规则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二是推进放权改革。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办学的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和严格保障《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的自主权,尽量减少对高校各项事务的行政干预,更好地释放高校改革发展活力。三是改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逐步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建立健全高校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支持民办高校做优做强,促进民办高校规范特色发展。
罗伟其厅长会上介绍了我省高校“十一五”以来创强工作情况,强调要以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引,推动三个“进一步”: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办学活力;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进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师资队伍等建设,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高校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依法加强对高校的监督,提高高校的自律能力。
与两位领导讲话相呼应的是,会前还出台了两份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四重”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第一份文件主要就我省高校如何贯彻落实“四重”(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高校推进内涵建设的主攻方向与核心任务。第二份文件集中体现了省政府、省教厅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决心和改革力度,推出了多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意见”共12个方面36条,分别从招生、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协同创新、对外交流合作、岗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投入、社会资助和民办高校、条件保障、外部环境、宏观指导和监管等方面,提出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支持加快高校发展的意见。我在这里摘要列举:
1、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校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只要不超过国家和省核定的上限,可自主决定每年本专科招生人数。
2、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除国家控制的专业外,支持高校按教育部相关规定自主设置和调整本、专科专业。支持高校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和下放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权,这对高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特色专业建设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支持高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创建“2011计划”示范中心。包括下放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评审权,以及放开对心理健康、军训、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学分的硬性规定,这意味着军训等将不再作硬性学分规定。
4、深化高校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高校用人效益。这包括几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简化高校教师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包括组建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审批程序,逐步将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高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规定将评审结果审核改为备案管理。二是扩大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自主权。在原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基础上,高校经批准可对专业技术初、中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建立健全高校职员制度,逐步拓宽管理人员晋升通道。同时,进一步改革岗位聘用结果认定和人员调动管理方式。三是要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完善高层次人才建设政策体系。将高校高层次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引进资助计划和建设项目。建立健全高校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形成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5、支持高校成立理事会。公办高校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前提下,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探索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的理事会(董事会)和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6、提高生均拨款。“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提高省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