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访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且在农村继续推进“重点惠民工程”,坡头区的林口村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其管辖的自然村建设了文化楼,设立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但由于资金问题,这几年来一直荒废。更严峻的是,由于村民的生活水平还未提升,村民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自身的文化生活。因此,村里的文化楼便成为一个“摆设”。如何更好地在农村发展文化,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7月11日,人文学院“正能量”三下乡爱心服务队调研组的一行人来到林口村、军屋村、李东村、富美村就《“十二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社会调查,旨在了解“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
“正能量”调研小组的一行人走访了林口村,采访了几个村民后,了解到林口村的村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他们来说,成为了一种奢望。“我每天凌晨3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哪里有时间看电视、看书呢?......”村里的一位以卖菜为生的阿姨如是说。本村村民对村里的文化设施状况不太了解,不少村民对村里有无文化楼、体育健身小广场、农家书屋等都不知道。
随后,调研组的成员来到林口村村民委员会。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林口村委会前建了不少宣传栏,村委会了还挂牌成立“广东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 。当我们进入村委会时,恰好碰到村委会主任正组织各个自然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开会。于是,我们便对村委会主任及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进行了简要的采访。据林口村的凌主任介绍,村里的经济状况不太理想,虽然在地里位置上属于城中村,但丝毫没有享受到城中村的待遇。“希望政府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对农村有所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凌主任说道;“因为村里的资金比较少,在年例的时候开展的文化活动也在逐年减少,导致村民的普遍参与度不高,热情也在逐年下降。”当问及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时,凌主任介绍说,村里在过春节时会表演醒狮、雷剧;有的时候区里电影院的人还送电影下乡;平时都按政府的要求做好法制、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富美村。村子里有文化楼、篮球场;文化楼里有农家书屋、老人活动室、乒乓球室,还有信息室,但因为有窃贼光顾,便将电脑转移了。而且富美村的妇女主任——龙秀忠,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2006至2008年期间带领村民建设文化楼,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如组织老人唱《南泥湾》、《红梅赞》;组织小孩唱《读书郎》;组织中年妇女跳舞。“没有建文化楼前,一些年轻人老是吵架,建成文化楼后,大家的娱乐生活丰富了,这种现象就少了很多。”妇女主任龙秀忠向队员们介绍说。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人在家耕田、种果树等,村民没有时间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所以在精神方面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村民们都以农为主。”龙主任如是说。也因为农村集体的资金缺乏,很难为群众做好事。这反映在前几年建的农家书屋、文化楼都成了一个摆设。有的村庄,如军屋村、李东村,他们的书屋里没有书,文化楼在平时不开放,也没人打理,导致许多村民甚至都不知道有文化楼这个设施。至于富美村,村里的农家书屋一般是周六日开放,会有学生来看书。但是,之前提到的妇女干部带领村民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现状是不开展这些活动了,据龙主任介绍原因时说:“一是集体没钱,二是村里的村民的经济收入少,大家都要干活来维持生活,没有空余的时间......”
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精神生活长期得不到满足与农村的经济落后、政府对其的倾斜政策少等有关。“现在整个湛江都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这样政府就要在政策上对农村有所倾斜,否则,类似于‘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这样的政策将难以实施。”凌主任最后总结道。

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