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传统民间艺术都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有的早已没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要意识到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葩。被国外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
7月17日,调研组成员出发去梅菉调查飘色。刚到梅菉,由于不熟悉梅岭区与梅菉头的具体位置,混淆的两个地点让队员们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队员们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带着昂扬的斗志,去克服迎面而来的困难。最后,在梅菉人民的热心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吴川市文化馆。
来到文化馆,给队员们的第一印象是简陋。馆楼的二楼挂着一个介绍牌:文化馆。上了二楼,了解到文化馆馆长已经在东莞出差。而后,队员们受到了文化馆副馆长的热情接待。据吴副馆长介绍,飘色在吴川发展的相对较好。在广东地区,也居于前列。同时,飘色在梅菉是较好,发展较成熟的民间技艺,已经申报成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隔塘、梅菉头、瓦窑等分散地区都具有较成熟的飘色制作技术。在梅岭地区,已有一名国家级的飘色传承人,黄陂地区有一名省级传承人。对于飘色工艺的创新,吴副馆长表示,现代的飘色多采用多飘多板,工艺新颖,表演人物亦逐渐增多。在全国,甚至前世界,飘色都享有盛誉。吴川飘色艺术团曾受邀去香港或外国等地演出。就飘色传承方面而言,吴副馆长认为,飘色继承人不一定只限定在本地区,可以从其他地区选拔适合人选。当谈到如何打响飘色这个品牌时,吴副馆长乐观地表示,自己支持吴川各地的飘色活动,愿意共同努力把飘色这个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活动品牌搞好。梅菉的文化底蕴较高,在内部制作,内容创新方面,掌握的较成熟和较先进的技术。但是,向外传播亦具有一定的难度性。他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大力支持飘色的发展工作,毕竟,单靠民间集资是不足以维持飘色发展所需的各方面人力物力。吴副馆长还对如何将吴川飘色传承下去给了几点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村民自发组织筹集资金;二是培养年轻一辈人的兴趣;三是创立培训班,传承手艺。通过副馆长的讲解,队员们对于飘色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识到飘色的传承问题刻不容缓。

采访文化馆副馆长
据悉,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民间飘色艺术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多数成长于目前快速发展的轨道上的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太感兴趣。众所周知,不少民间艺术基本上都是靠民众直接传承的。几千年的接力棒传至今日,掌棒者多数已年逾花甲。不但是老艺人的逝世无可挽回,而且,还有一些来不及挽回的,就是他们身上的技艺。老一辈的工艺人正在远去,人亡歌息、人亡工艺亡、薪尽火不传。正如冯骥才所言:如果传承人没有了,活态的文化便立即中断了。如果没有及时引起下一代的关注,没有完好的传承,长此以往,无论多么丰富多么优秀的文化艺术,都会走上消亡的道路。
在挖掘、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文化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飘色的发展,文化馆的全体人员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他们就像老黄牛,总是挥洒汗水,却无怨无悔。
最后,本次采访在队员们与吴副馆长的快乐交谈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