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前,我随同湛师“雷阳星火”社会实践队来到了雷州市白沙二中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相比较以往自己找的暑期工有很大差别,这次三下乡是一次义务的、通过调研支教等行动将大学生在校学的先进科学观念传播到农村去,我们的收获颇丰。
在队伍里面,我被分到了新闻组,我的职务是新闻记者,一开始知道自己身份的时候是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手忙脚乱的,毕竟自己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对于新闻的要求、新闻的格式等一知半解,顿时觉得很茫然,但是我没有气馁,我上网下载了王志平发的“人文学院2013‘三下乡’新闻宣传培训”的文件,看看里面的反面案例,从中吸取错误的教训,并积极研读文件里的范文,学习新闻的特点和各体裁的写作要求,认识新闻稿的格式和要求,认真看了几遍之后虽然胸有成竹,但在着手写第一篇新闻稿的时候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我请教了有关专业的师兄师姐,让他们帮我指点迷津,帮助我指正新闻稿中的错误,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第一篇稿被湛师新闻网采用了,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心里更是无比欣慰,于是我对接下来的新闻报道有了信心与动力。
我在新闻组中的任务是审稿、传稿和管理微博等宣传,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下实践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白沙二中孩子们在与小老师互动的过程。虽然要一整天面对着电脑,一整天都在鼠标和键盘的敲击声中度过,有时候甚至眼睛痛得睁不开,但我依旧觉得值得,因为既然这是我的职务,那么我便要尽我全力做好它。
我们新闻组的队员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到课堂去拍照,然后整理资料写稿,不是在宿舍就是在教室,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办公室,固定不变的三点一式的生活,既不能跟同学们有课堂上知识的互动,不能体会站上讲台的那份紧张与期待,也不能自由地找到空闲的时间干自己的事,可谓单调至极,但我们乐此不疲,只因为我们知道了责任的重大,没有我们新闻组,支教和调研的消息不能得到宣传,其成绩和效果不能得到肯定。所以,我们深知我们肩上的重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写好每一篇稿,然后在审核后上传到相关网站。
在这次实践中我的收获也颇丰,除了在写作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之外,由于新闻组的工作离不开队伍的配合,因此我们新闻组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我们相互讨论有关新闻写作的知识,一起在蚊虫叮咬中度过,稍有空闲时间我们一起听听歌、唱唱歌、聊聊天,我们就是在单调中发现了不少乐趣,如果没有他们,我很难想象我会怎么度过这单调的一周。
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感受到了农村小孩对知识渴望的那种热情,体会到他们的可爱与活泼,体会到他们身上城市孩子少有的单纯与质朴。还记得我们实践队刚来到白沙二中的时候,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还纷纷上前来争着帮我们提行李,那份淳朴与善良深深感动了我;每次上课前,他们总是早早来到课时,满眼期待着老师走进教室,期待着老师授课的内容;课堂上,他们也十分活跃,紧紧地跟着老师的节奏,生怕错过了一些知识。通过摄像头,我总能感受到他们眼波中传递出的那种热切与期待。镜头定格了他们渴望知识的脸庞,但他们心底里对知识的热情却是源源不绝的。
虽然这次暑期“三下乡”实践结束了,但我相信这次活动带给每一个人的感触与收获是很深的,我深深祝福那群可爱的孩子,希望他们们好好学习,将对知识的渴望转化为学习的力量,让那股力量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