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3暑期“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这是学生时代第一次三下乡,也是学生时代最后一次三下乡。岁月无情,与队员们、学生们相处的时光转眼即逝,但岁月有痕,十天,在这有限的日子里,咱们红色先锋服务队队员经历的点点滴滴,足以让人回味。十天,并不长久,却给人留下了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队员们从不熟悉到熟悉;对环境,是从不适应到适应;对学生,更是从觉得闹心到不舍……

  生命是美丽的,因为那些让人感动的岁月,因为那些队员们彼此间经历的点滴,也因为自己从中品出的些许滋味。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溪头小学。下车后,第一时间,举目远眺,没有高楼,天是淡蓝的,周围几乎都是农田,路两边杂草丛生。来到这个地方之前,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实在没想到,比想象中要好很多,至少不用打地铺。

  在这里,饭后练歌两遍、开例会前练歌两遍似乎成了我们每天的习惯,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分工合作,度过了难忘、有意义的十天。

  每天,校园里书声琅琅,笑声不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孩童时期。摸着小鬼们的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觉到,这,就是感动,没有现世的浮华,它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纯洁!

  苏仕航的班会课使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也让我想了很多东西。人生的定位确实应该及时,这样才能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对待任何事物,不仅要有理性的认识,更要有不迷失自我的信念。20多岁之前,我们活在父母、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有能力,因此,步履难免不稳。可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离开众人的压力、卸下包袱,肆意追求自己的梦想吗?在此之前,是否应该想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潜力的。在三年级的以及一年级的美术课上,我发现许多孩子都可以画出一些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东西来。我相信,透过孩子明亮新奇的眼睛,总可以发现世间的诸多美丽;借助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可以创造出许多惊人奇迹。

  原本备好的东西在此竟派不上用场,很受打击,同时也觉得很心酸,突然间很心疼这些孩子,要是他们是城市里的孩子,要是他们的学习环境好一点,要是他们的父母都在身边,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呢?是我想太多了,要真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三下乡,也不会遇到他们。

  林敬立,一个行动不便的孩子,更是让我心疼不已。这孩子,很坚强,自尊心也很强。从小到大,每次遇到这样的人,我都十分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可是我不是医生,我也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我想帮助的人……这些孩子,太需要被关注,被关爱了。

  这些天,一阵莫名其妙的心酸涌上心头,也许这十天真的被这些孩子、这里的生活环境触动了,尤其林敬立同学更是给予了我内心很真实、很实在的冲击。从小到大,自己被爱总是多于给予爱,也许自己给予他人的爱真的太少太少了……

  支教期间几乎都是把精力放在一、三年级的孩子身上,以致对二年级的学生不太熟悉,名字算是记住了,可有些对不上号,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林珠浪、柯海蝶和林扬华而已。更别说高年级学生了,只是熟悉那些脸孔而已,记得几个名字罢了。经过观察,发现二年级有些学生不太喜欢说话,临时改上故事课的出发点就是希望他们多开口说话,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平时活泼的学生越积极,沉默的学生还是保持原状态。

  这里的孩子,总是单纯、可爱的,但也是脆弱、孤独的,经不起伤害,只有小心呵护,才会留住其天真无邪、灿烂的笑容。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它有时也只有一步之遥,倘若教育者总是忙着播种、浇水,看着它开花,却忘记观察它是否结果,也许学生的闪光点就会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甚至消失。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有爱的教育,教育才会永不止步。

  经过这次三下乡,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拥有一颗热忱、负责的心,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教人,更要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