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相见是一种缘分。当时光倒转,画面定格在三教小学学校门口,村民们和学生们放鞭炮欢送我们的那一刻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这份为期10天的“三下乡”生活经历是多么珍贵,我们与孩子们的师生情、与当地乡亲们的相识便是难得的缘分。一声声鞭炮同那一声声再见诉说着怎样一种不舍呢?或者又仅仅是一种感谢?
在下乡期间,我很荣幸地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其实我还担任一年级的数学、音乐,但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多、感慨最多的还是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第一次见面时我还在想孩子们个头差异挺大的,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帮孩子一部分是幼儿园的,一部分是一年级的。她们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孩子们卫生意识很差。女孩子喜欢将鞋脱下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在地上玩石子,指甲缝里满满的黑色的泥沙污垢、随手抓头发等现象或行为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在与她们一同玩石子的过程中,一名队员还好心过来提醒我道:“不要触到那个女孩的头发,我看她用手抓头,头上有虱子。”其实比起男孩,女孩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男孩们上课很难坐得住,就拿我的学生“小明”举例子吧,他经常不穿鞋,也常不听课跑出教室,每次我们的副班主任抓他回来或是批评他要认真听讲时,他就喜欢整个人平躺在地上借此表示他的不满,一双脚一双手全是灰黑灰黑的,指甲缝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藏了满满的污垢,衣服短裤都快赶上拖把了。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只能耐心地教导,经常要问:“鞋子呢?快点找回来穿上!”此外我还利用课余等时间,拉着他们陪着他们洗手,冲脚。开始的时候,我对“小明”说:“你看我的手是不是很干净啊?让我看看你的小手。咦,好脏啊,好多看不到的虫虫在爬呢,吃进肚子里会生病,生病会花很多钱的。我们一起去洗手好不好?”他们通常很乖地和我一起去,我就帮着给他们搓手。后来见到他我常会问:“洗过手了?让我检查看看洗得干不干净啊。咦,指甲好黑哦。看老师剪过指甲后多干净呀。”可爱的是“小明”不愿意剪指甲,所以每次我检查他指甲时,他都会把指甲缝里的脏东西扣得干干净净,但最开心的还是礼吉找到我说:“老师,你看我的手。是不是很干净?”我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把指甲都剪了!看着这帮调皮又可人的孩子,有时候挺头痛的,有时候挺感动的,有时候又替她们感到难过。有时候会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啊。
当那几个调皮的男生听到我说:“过几天老师就要走了,你们乖乖跟着老师练习唱歌,到时唱给老师听,给爷爷奶奶,给所有的人听好不好?”原本不愿加入歌曲串烧排练的他们变得配合多了。当我们给他们发糖发礼物时,我有意地问他们:“老师给你们准备这么多,你们有什么礼物送给老师吗?”可爱的他们一个个都塞糖给我,然后看到我手里的糖比自己的多了,又把糖拿了回去。当高年级的孩子都抱着老师哭着叫老师多留几天时,比较懂事的礼吉从我们的住处开始就一路跟在我后面帮我提东西,还有“小明”“小强”“泽慧”这些孩子都笑嘻嘻地跟老师说着再见,好像我们真的还能再见一样。但我仍然很开心,因为至少这帮孩子是无忧无虑的。
下乡结束后,我思考最多的是:我究竟给孩子带来了什么?这样一想,突然觉得“三下乡”的时间太短了!好像还不够让我们发挥最大的力量一样。什么是“三下乡”?“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让农村知道,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除了我们带去的赞助、图书、体育用品、环保创卫宣传资料等物质上的东西,以及我们组织的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其实他们更需要的还是我们给他们多一点的耐心,多一点的关爱。真心希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起来,父母们能多陪陪孩子,让留守儿童都有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