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燃烧着无怨无悔的青春,炎炎夏日倾注着顽强坚毅的激情。这个金色的七月,注定是难忘的,艰辛的也是甜蜜的。在这短短的十天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收获了经验,获益匪浅。
2013年7月10日,教育科学学院“红色先锋”实践队正式出征了。24名队员分别来自6所不同的高校,终于“合体”了,虽然我们之前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些还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怀着支教的梦想和美好的憧憬,我们很快就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有说有笑。在前往支教小学——溪头小学的车程上,我们再一次重新自我介绍,相互交流,消除隔阂。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人生中的第一次三下乡,在接下来这十天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坚持下去,加油!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我们很快就抵达了溪头小学。一下车,就看到了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小孩,我紧张的心情顿时缓和了下来,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支教的决心。
还记得,下乡的第一天,我们遭遇了停电停水,大雨来袭等一连串“风波”,但我们下乡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让我们充满着“战斗力”来应付接下来的挑战。在这里,我第一次吃上了“大锅饭”,虽然它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也媲美山珍海味。大家聚在一起,聊着天,吃着自己做的饭,真得好有家的感觉,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氛围。在这里,我第一次睡着用课桌拼成的床,虽然它是硬硬的,睡得让人腰酸骨痛,但每天晚上躺在课桌上,思考和整理着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幸福美好的。
还记得,下乡第二天,初上讲台的我既紧张又激动。在下乡期间,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及体育老师。第一节是主题班会课,刚上讲台心情是激动的,讲话也会带颤音。一开始,我还以为孩子们对于我们这些陌生的哥哥姐姐的到来会表现出点点的畏惧,相反他们对我们有着浓厚的兴趣。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慢慢地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也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开心地跟孩子们畅谈着梦想。就这样,第一节班会课顺利结束。虽然我班只有六名学生,但每一位都是我的“心头肉”,几天相处下来,慢慢地与他们熟悉,慢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都是多才多艺,各具个性。在他们身边,我总是很快乐,总能找回自己童年的影子,重温那属于自己的趣味童年。
在我班,有一位特殊儿童,一次高烧导致他原本矫健的双腿患上了残疾。十二年来从未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坚强的他还是坚持每天推着轮椅,背着书包,艰难地挪动着不太灵活的双腿上学。第一次见到他时,我深深地被他的那份坚强与毅力所感动。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对他特别照顾,通过聊天,家访,护送回家等,我慢慢地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听着他念着:“区老师,我想跟你聊天,心中就顿时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与快乐。虽然他不会写字,没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但他积极乐观,心怀梦想,他那灿烂的笑容总能给人带来一丝丝的温暖,感觉很窝心。即将离别时,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最舍不得也是他,我没有勇气跟他说再见,因为我怕我自己会失控,也怕他接受不了,我只能默默地衷心祝愿他快乐幸福成长!
下乡期间,我还担任了通讯组的组长。当其他队员忙于筹备其他活动时,我更多的是在电脑前写通讯稿和到课室或活动场地拍照。对于自己写稿的质量,我真得感到十分内疚和惭悔。每次拿着自己写好的通讯稿给师姐们修改的时候,多么希望能够一次通过,可惜总让自己和师姐失望。对此,我曾懊恼过,自责过,看着投稿数量采用甚少,我内心悔疚不已,十分失落。我不断检讨和反思,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我还是有了那么一点小进步,稿件采用数量慢慢地增加。总的来说,我对自己在下乡期间担任通讯组组长一职的表现不甚满意,我会好好反思和总结,吸取经验。
每天晚上的例会是总结和反思的一个平台。尽管我每次都发言不多,但是我会专心地听着队员们的发言,有时候也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每天工作的顺利开展定好方案,打好基础。虽然有时候大家会为一个问题争吵起来,但都是为了支教工作着想,这也体现出大家共同致力于支教工作。
虽然三下乡活动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十天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忘不了24名“奇葩”队员,忘不了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收获了经验;在这里,我更加坚定地朝着教师职业的道路拼搏,路虽漫漫长,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勇敢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那七月,我们一起走过的三下乡,我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