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3暑期“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遇见山村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看着不断退后变幻的窗外景色,看着不断缩小的挥着手的孩子们,看着手机里的告别短信,我不禁惘然,尽管不舍,尽管怀念,但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还是结束了。人生莫测,十二天前刚走下车,来到这个处在山中的小村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我会有今天这样不舍。

  第一次来到土桥,这个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的小村的时候,我心中是充满忐忑的,因为这意味着我来到了一个与之前的世界有很大不同的新天地,我必须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应对即将出现的各种难题或困难,而我不确定我能否在这样的地方泰然处之。但令人欣喜的是,在土桥,尽管生活质量或许与城市天壤之别,但风景却胜过城市许多。而每天背着个相机到处跑的我倒也因此忽略了平时生活不便,反而只会为每一张美丽的照片雀跃。

  在土桥,或许是因为极少工业存在的缘故,天空总是分外的蓝。而在蓝天白云下,清清田野中的两三民居点缀,竟然透出几分世外桃源的气韵。尤其清晨,从远处深山到近处稻田,一股绿色一直延伸到眼前,而在薄雾笼罩下,那些景又有了几分不真切。“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句倒是蛮合的。而若是碰到骄阳当头,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在烈日下,土桥的景,土桥的绿都加深了,就像从小清新到小资的蜕变,从清晨的处子变为了午时的少妇,各具风韵,同样动人。

  

  雨后,仿佛是一张刚刚画好的油画

  

  放晴之时,那些美景无处遁行

  更令我心仪的是,同广州或深圳等城市不同,这里的人们无论是务农,还是生活,都带着几分悠闲,我恍惚间还以为是来到了成都。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集市。在我去到的每一个地方,菜市场都是嘈杂热闹的,而土桥则完全颠覆了我对菜市场的旧观。土桥的菜市场只在六点到七点才有菜,而且品种也极少,因此整个菜市场都是寂静,菜农们或坐或立,既不吆喝也不揽客,只是彼此小声聊着天,看到有顾客上前才介绍一下价格,颇有姜太公钓鱼的风范。而客人们也极少,三三两两的出现,随意挑拣,买的也极干脆,我从未见到平时菜市场里常见的砍价砍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况。而当我们试探着的询问能否便宜时,店家们也都是十分爽快的应承下来,倒把我们衬得小家子气。

  

  破旧的建筑,安静的氛围,稀少的菜农,营造出一种50年代的情境

  许是要感谢土桥风景蕴秀,因此并没有“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状况。相反,土桥的民风十分朴实。当听说我们是大学生来这边暑期实践时,不少农民都送来了自家种的青菜,西瓜,甚至主动借给我们生活用具。当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时,主人除了热情的端茶倒水,还会对我们嘘寒问暖,十分让人感动。在土桥生活的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小孩,青壮年们几乎都去到外地打工了。在这里,小孩的闹与老人的静,小孩的朝气与老人的迟暮,构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除却人,中行的鸡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里仿佛是鸡的天下,猫很少见,狗倒是经常出没于田陌间,但在遍地是鸡的统治下,无论猫狗,都只能夹着尾巴好好做猫,好好做狗了。尤其清晨,傍晚,我们驻地旁边的几只雄壮的公鸡都会练几下嗓子,叫声此起彼伏,除颇具野趣外还带了几分慷慨激昂的色彩。在整个村里,鸡们更是成群结队的出没在任何可以出没的地方,无惧猫狗,无惧旁人,甚而只会在汽车来了鸣了笛之后才悠悠然的扑闪几下翅膀慢慢踱到路边。

  

  这只鸡简直是张翼德。一声高鸣,吓退了来犯的几只野狗

  土桥偏远,再加上自身资源不足,经济落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而发展见效快的工业与保护美好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无解,虽然历届的政府都坚持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但随着经济发展的缓慢滞后,发展旅游业的投入大,起效慢等问题的出现,政府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土桥房屋以砖瓦房和石头房为主,外砌有天花板装饰的房屋并不多,那些房子都是大家口里的“能人”住的地方。没有窗,红砖外露的房子在中行也是随处可见,而这些烂尾楼在这里已是中上的层次了。据说这些烂尾楼是些农民建屋建到一半没了资金只好将就住下,一边赚钱一边继续修。这其中暴露的问题也引人深思,中行无疑正在发展,因此农民有了闲钱来置办房屋,但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资金突然短缺呢?是农民自身的预算不足出现偏差吗?是中行经济的发展充满变数极不稳定吗?这会不会是如今中国农村发展的普遍问题甚至是发展瓶颈呢?这需要我们去解答。(洪锡东)

  

  如今,这种“面朝烂尾楼背朝天”的景象在土桥随处可见

  

  那些石头做成的房屋虽然简陋原始,但从外面看也十分美丽